俞新是在当年帝国新军成立后编撰的行军条例,后来帝团改编成为国防军后,他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同时也为未来新式武器预留了很多空白。
但整个条例还是依照冷兵器时代的特点编写的。
例如入了夜后,营门和围墙无令牌一律不得出入,违者即刻击毙。
如有急事出入者,到参谋部领取令牌,参谋部会有参谋通宵值班。
另外,简易围墙四周有哨兵守护,如有人进入围墙十步之内,不听喝阻的,即可当场击毙,言行怪异、体格强壮以及手握兵器之人,不需要喝止警告,可以立刻击毙。
俞新在条例中还编写了如遇夜袭,各部队要以团为单位,坚守原地,不得喧哗。
尽管连俞新自己都觉得如此谨慎有些多余,因为他预测那些缺乏训练且营养不良的奴隶们是不可能长途奔袭进行夜袭的。
但还是要求边防军严格按照条例完成营地,因为条令就是条令,他作为皇子自然要优先遵守,不能带头破坏。
夜晚的警戒哨骑只派出了两百余,他们分为了十个班组,五个为明面上的夜不收,另外五个班组则是暗中潜伏的伏路军。
五个夜不收哨骑班组手中的燧发枪都装了弹药,只是没有抬起击锤,同时他们也穿上了精良的板甲以及装配了腰刀。
夜间的哨骑在明面上,很容易成为敌人的活靶子,在做好绝对防护的基础上,他们肉搏战的概率很大。
因此担任夜不收哨骑的士兵们全都给自己的腿上绑着两把短刀或匕首,用以防备近身肉搏的状况。
没有出乎这些哨骑预料的是,他们很快便与冲锋在最前面的黑褐人奴隶接触到了。
奴隶们夜间观察力强,他们自然注意到了十个抱团的骑兵。
奴隶们爬上树,用自制的反曲弓攒射这些骑兵。
板甲虽然不会被这种强度的弓箭射穿,但招架不住箭矢的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