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这事没你不行

秦末公子 人见人eye 2275 字 2024-05-21

“我们还是别说这个了吧...”小晚觉得苏念似乎是话里有话,不过虞亦卿对她那么好,她不想往苏念说的那个方面去细想。

“好好好,那就不说这个了。”苏念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万一事情真的败露了,这也不失为一条活路。到了那种九死一生的地步,苏念相信以小晚的聪慧一定会做出正确反应的。

对小晚所说的话最多只能算是多加一条保险而已,实际上苏念觉得自己应该是不会暴露的,他只是想要促成各路诸侯联合一事,面对强大的秦军,这应该也是项羽想看到的局面。

楚怀王熊心对于项梁的死有喜有悲,悲的是项梁对于楚国的复辟太重要了,简直如同主心骨一般,现在主心骨轰然倒塌,难免人心惶惶。喜的是熊心终于可以亲手触摸到权力了,之前他一直都只是项梁的傀儡,项梁的身死让熊心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针对这一点,熊心即刻提拔了原先投奔项梁的宋义,宋义此人虽然之前一直都在项梁手下做事,可实际上与项梁时常意见不合,所以在与秦军大战的时候,项梁竟让宋义去出使齐国了,也正是因此宋义才保全一条性命。

提拔宋义,并且有意让宋义担任项梁原先的职务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熊心知道自己是被项羽所救,而拥立他的主意也是项梁和范增提出来的。所以他难免会受到项梁的掣肘。现在项梁身死,可范增还活的好好的,回到彭城以来,项羽更是尊称范增为亚父,由此可见项羽对于范增的信任。

这种情况下,就万万不能再让项羽独自做大,免得又落到和之前相同的境地之中。不过现在可用之人除了项羽之外再就是刘邦和宋义了,刘邦与项羽一直都在合军同行,据说此二人关系匪浅,年龄差距虽大却以兄弟相称。思前想后,唯有宋义能助自己将手中的权势牢牢握住。

果然,对于熊心对宋义的提拔,项羽非常不满,他私下对范增抱怨道:“宋义此人反复无常,叔父早就不待见宋义,可现在叔父才被秦军所害,熊心就提拔了宋义,这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楚王的心思很简单,他想要的就是把他的王位坐的更加踏实一些而已。之前我多次提醒你叔父,别看熊心只是放羊出身,可不论是谁,只要在王位上坐的时间长了,就不可能安心受到别人的掌控。所以你叔父才会时不时的敲打敲打熊心,让他时刻记着自己的王位是如何得来的。而宋义有些迂腐,总是把礼崩乐坏这种腐朽之言挂在嘴边,难道秦军会因为你德高望重就不战而败吗?想要战胜强大的秦军,就必须得靠实力,必须得把大权握在手中。

可惜宋义看不到这一点,楚王更看不到这一点。如今大楚风雨飘摇,这些人还在搞手段玩心机,实在让人心寒。”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时间长了,难免熊心会想要从我手中把兵权夺走。”项羽不无担忧的说。

看到范增似乎在沉思,项羽上前一步说道:“不如直接了结了宋义这迂腐之人。”

“大可不必,宋义算得上什么?就算真把兵权给了他,让他去和秦军大战,你觉得宋义有这个本事吗?我真正担心的倒不是宋义,而是刘邦。”

“担心刘邦做什么?”项羽有些好奇的说。

经过这段时间发生的事,项羽觉得刘邦虽然可能有些才智,比如在斩杀李由之事上可见一斑。但毕竟是普通百姓出生,有时太过鲁莽冲动。比如在项梁战死之后,刘邦因为草率而把自己也差点折腾死,虽然这份心意让项羽挺感动的,可项羽断定刘邦难成大事。

范增语重心长的说:“刘邦这人不简单啊,当初我们拥立了楚王之后,韩人张良也在韩地之上拥立了韩王成,张良以国相自居。可现在这个韩国丞相不事韩王,反而一路跟随着刘邦。这是为什么?刘邦有什么过人之处吗?我也看不透这刘邦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不过你一定不能小瞧了此人。”

张良不比武人体魄,甚至有几分天生的体弱。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介文人,却三番两次的刺杀秦王。当年在博浪沙的惊天一击差点得手,更是传为一桩美谈。因此项羽虽然不怎么看重刘邦,却对张良分外赏识。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以张良之胆识与才智,却甘心追随着碌碌无为的刘邦。

项羽有几分烦躁的说:“这些勾心斗角的琐事我实在是不擅长,还是全部都交给你来思虑吧。我先去老家下相埋葬叔父的半具残骨,回来之后便操练大军,整饬兵力准备伐秦一事。”

“羽儿,你叔父已经没了,这些勾心斗角的事你不想也得想。”范增叫住了项羽的脚步,望着项羽的高大背影说道:

“你要牢记一点,反秦这件事没你不行,兵权绝对不能旁落。”

项羽并未回头,他无奈的苦笑道:“可楚王熊心若执意如此,我又当如何?亚父,我总不能直接杀了他吧?”

“早些回来,当着你的面,熊心还没那胆量敢削你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