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苦笑着摇了摇头:“你忘了一件事,那个约定是我范增提出来的,并非是楚王。我若身死,只要你对外宣称是我范增不守为臣之道,逼迫楚王定下了那个约定。那么你杀死刘邦也在情理之中了。那天大殿之中足足数十人,大家都看到了当时的情形,楚王把所有事情的决定权都交给了我,这种说法其实是站得住脚的。”
范增向来觉得刘邦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万一真的让刘邦先入了咸阳城,为了避免更大的隐患,他不惜自污名声,将自己构陷成一个乱臣贼子,也要让项羽杀了刘邦。
“第四,眼下你即将面对大秦的数十万军队,而你麾下兵力着实不多,不能太过倚仗那些诸侯相助,仅仅凭借五万楚军,恐怕很难战胜秦军。刘邦的大军为你牵制秦军的动向是一方面,而在巨鹿战场上,你也不能贸然行事,必须得借力于各路诸侯,最不济,也得借力于被围困的赵军。与赵军约定好,让他们出城迎战,你同时发起进攻,这样一来,前后夹击秦军,胜算可以大大提升。只要你占据了上风,那些持观望态度的诸侯们为了分一杯羹,一定会投入战场的。切记,保存实力,不要太出风头。”
说完之后,范增重重的松了一口气。在他交代项羽的这四点当中,他不经意间说了好几个切记。之前的大意导致项梁身死,虽然不能全怪他,可实际上范增心中愧疚难当。这份愧疚自然也就化作了对项羽的殷切期待。只是他此时虚弱至极,生怕他死后项羽会鲁莽行事惹来祸患,所以不得不多嘱咐几句。
只不过,也不知道他的这番衷心之语项羽究竟记住了几分。
范增再次躺下休息,项羽也就退了出来。
没想到他刚刚走出大帐,一直在寒风中等候的苏念连忙上前无比关切的询问道:“将军,老先生他怎么样了?”
看到苏念穿的比较单薄,却一直在帐外苦苦等候着,而且自己出来之后苏念也没有询问范增对自己说了什么,而是直接关怀起范增的病情,项羽的心中无端产生了几分暖意。
“亚父的身体非常糟糕,看他的样子,似乎是捱不过这个冬天了。不过我想再多等几日,他此时的状况实在不宜颠簸,等他稍稍恢复之后,我便派人护送他回彭城吧。”
“也好,不过我觉得将军现在应该去探探上将军宋义的口风,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先生此言何意?难道你觉得宋义会不同意我的做法吗?”项羽面露不解。在他看来,或许在彭城时宋义敢顶撞他几句,可现在已经领兵出征了,就算宋义是名义上的上将军,可他并不觉得宋义敢在军中与自己作对。
“宋义当然会同意将范增先生送回彭城养病这件事,可他会不会同意后面的事就不好说了。将军年轻气盛,不如范增沉稳这是事实,难保宋义会因为范老先生的病重而做出什么决定来。将军还需提前摸清楚宋义的想法,免得到时候你们之间生了间隙,一方是奉了王命领兵的宋义,一方是军心所在的将军。你们若是意见不能统一,大军又当听谁的?”
苏念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原本楚军出征驰援巨鹿已成定局,却没想到在军中话语权相当高的范增忽然重病。有范增在,范增与项羽一心,便可决定大军的作战计划,宋义约莫只起到个监军的作用罢了。可现在以范增的状态,十有是无法随军前往巨鹿了,那么宋义便很有可能无法放心让项羽单独带兵。
苏念当然希望项羽能够硬气一些,只要项羽够硬气,宋义八成是不敢跟项羽对着来。可他却不知道就在不久之前,范增才向项羽交代了不要和宋义这种小人计较...
因此项羽虽然听了苏念的建议去找宋义商量接下来的事了,可没过多久,项羽就气冲冲的重新来找苏念了。
“亚父说的果然没错,宋义当真是一个小人。”
“发生何事了?”苏念看项羽这样子,便明白宋义肯定没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你是没看到宋义那副小人嘴脸,他说若范增病重,我军便应当在此地扎营休养,静待亚父痊愈之后再出征。”
苏念都能明白看范增的状态很有可能是有今天没明天了,他不信宋义会不知道?这宋义明显是看到范增不能为大军出谋划策了,生怕项羽会在巨鹿战场上乱来,所以便打起了退堂鼓。
其实宋义作为楚国的上将军,为楚军思量无可厚非,可项羽当然不能看着宋义这样行事,已经答应要出兵支援了,现在却出尔反尔,兵力是保存下来了,威望却尽失了。
苏念更不能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了,看来刘邦说的还真没错,都已经是这种关头了,宋义还是这样一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做派,若各路诸侯都是这般想法,难道秦军会不战而败?
“范增先生之前在王宫内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各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如果我们按照宋义的说法去做,而范老先生短时间内无法痊愈。巨鹿战场上各路诸侯要是因为我军未能及时赶到而被秦军剿灭,那我们就成了罪人。”
苏念忽然抬头看着项羽的眼睛接着说道:“不知将军有没有想过,干脆就把宋义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