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井田

“污染,工业?”姜毕尚疑惑的望着陈弘远。

陈弘远咧嘴一笑,这才醒悟在校培训六年的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低级的失误,他立即解释道:“是我家乡的土话,姜大人没听过也属情理之中!”

陈弘远可不想再向他继续解释家乡在哪,污染与工业是什么意思,所以抢先问道:“这就是井田?”

姜毕尚一脸得意的笑容,“是井田!我们大洲创有分封,礼乐,宗法,井田四大制度。这其中井田制度最难推行,只因各地土地肥沃贫瘠各不相同,地势也高矮不一,想要处处都能因地制宜的将土地平均分为九块,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土地做不到平均分配,耕作的百姓便会产生分歧,所以说推行井田绝非易事!”

对于姜毕尚的解释,陈弘远并不感到意外,早在二零四零年的现代世界,历史专家们早就提出了洲朝的井田制只是一种理想化制度。

但陈弘远还是察言观色,看出了姜毕尚的心思,于是称赞道:“井田制虽然推行困难,但焦县却做得很好!”

姜毕尚眉开眼笑道:“只能说我运气比较好,受领的采邑土壤丰沃,又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采邑百姓也极为安稳务实,所以才能将井田制顺利推行!”

一阵风拂过,一片金灿灿的麦秆齐整倒下,发出阵阵如海浪般的声响。

姜毕尚一脸满意,“今年楚公那里又无需再为粮草担忧了!”

陈弘远感叹道:“大人对楚阳公的忠心,还真是日月可表!”

姜毕尚神情愉悦,正要谦逊一番,似乎想起一事,问道:“楚阳公?”

陈弘远心头一惊,自责自己的屡屡犯错,楚阳公名字中的阳字是他死后才有的谥号,当下世人只知他叫楚公!

陈弘远正寻思该如何解释,姜毕尚却已将这事抛到脑后,继续说道:“楚公是我同父同母的兄长,他是嫡长子继承诸侯之位,我是庶子,受领采邑成为大夫。身为臣子自该效忠国君,身为族弟,当然要敬爱兄长,我只是按本分做事,没什么好称赞的!”

陈弘远应声称是,却也在心中暗嘲姜毕尚的虚伪,他明明比谁都爱听好话,却还摆出一副格局高大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