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苏美尔王表》记载,公元前2334年左右,阿卡德君主萨尔贡的军事征服,使其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结束了苏美尔持续7个世纪的城邦各自为政时代。
恰在此后不久,在大约公元前2070年,东方社会的夏商时代开启。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昆仑之丘就成为周王朝及下属各国的精神之地,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于西北方向遥远的昆仑。
殷商文化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融汇了很多不同的文化源流。
但人类学家、号称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并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文化是本土起源哪些是外来的。
他在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结尾处,谨慎地指出:「商人的殉葬习惯恐怕不是中国自己的习惯,我疑惑这是与两河流域接触的结果。两河流域远在比商朝早二千年就有杀人殉葬的情形」,这段话源自专业杂志《东亚古物》的《青铜之路:上古西东文化交流概说》。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訄书》原人第十六·种姓十七】力证中华文化西来。
「如《命历序》,人皇九头纪以后有五龙纪,始渐及伏戏。则天皇非其人也。古事芒昧,难尽明也。君长四州,故有四岳。长民十二,故有十二牧。民曰黑头,故称黔首。文字如楔,故作八卦。陶土为文,故植碑表。尊祀木星,故占得岁。异名纪月,(如《释天》’正月为陬’以下十二名,巴比伦亦有之)故贞孟陬。故曰:中国种姓之出加尔特亚者,此其征也。」
《春秋纬命历序》作于汉朝时期,根据上古神话故事与传说编写而成,这里揭开了谜题:中华文明源头在苏美尔文明那里。
伏戏,即伏曦氏,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首,人首蛇身。
《命历序》此段意思是,伏戏氏那里的人自称“黑头”,又称“黔首”,文字如楔,占卜算卦,文字刻在陶土上,种麦子。
苏美尔人自称“黑头”,使用的是楔形文字,发明了占卜,他们把文字刻在泥版上,然后烧制成陶土,苏美尔人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小麦的民族。
伏曦氏可能是苏美尔的某个王,或苏美尔神话故事中的某个神。
当然,章太炎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知道苏美尔人,此系列文章始写于1894年,最晚成书于1900年。
而苏美尔文明,直到1922年–1934年,英国考古学家伍莱,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对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文明的核心聚落乌尔,进行了12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才揭示了这个遗址,从7000年以前的一个小村庄,到逐步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文明都市,苏美尔文明才为世人所知道。
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一些人称为「丁头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也存在不少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
这种文字与甲骨文很类似,有些字形和甲骨文也很像,但由于终究是刻在泥板上,不易保存,所以中国人选择刻在了龟甲和兽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