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

繁尘梦痕 沈翔康 2533 字 2024-05-21

师徒二人口干舌燥又兼饥肠辘辘,这当儿来到了一个村子。师徒俩走上一座石桥,海深和尚在桥上稍稍歇息,扶着桥栏向村子眺望。

但见桥下这条河,引太湖之水环绕整个村子,村子里约莫百来户人家,房舍大多倚河而建。抬眼望去尽是粉墙黛瓦,高低不一的马头墙,每家门户的大门外,还安一扇闼门,是传统的吴地民居样貌,虽然大多已斑斑驳驳,粉墙剥落处青砖裸露,还有几户已成颓势。此时午饭时分将至,家家烟囱炊烟袅袅,整个村落十分安静。

海深和尚在桥上伫足片刻,然后问自己徒弟说:“这是什么地方?”三和尚连忙举手指点,说道:“这儿是黄棣村,南面是蒋墩村,朝北一直走,便是光福镇。”

海深和尚听闻后微微点头,这时候有一对燕子飞来,落在了桥栏上,与海深和尚只隔尺把远,朝他啾啾鸣叫不休。海深和尚听见燕子啾鸣声,随即双手合十,只见他微闭双目,嘴里也轻声喃语,似与燕子对言状。三和尚在旁暗暗称奇,只知道老和尚佛学精深,想不到他还通鸟语。

俄顷,燕子扑楞双翅,飞向一处宅院,双双穿过一扇闼门,飞进一户人家。海深和尚睁开双目,指着那处宅院问徒弟:“可认得这户人家?”三和尚回答道:“认得。这户是黄姓人家,女主人柳氏以前常来寺里敬香,恩师见了一定面熟。”

海深和尚点头说:“领我去这家化缘。”三和尚连忙说:“最好别去打扰。”海深和尚问:“为何?”三和尚回答说:“弟子前些日子去黄家,已求得好几升米,今日再去,岂无颜面?”

海深和尚微微一笑,说道:“老僧今日出寺,并非全为募粮米。菩萨昨夜指示老僧,我有一善缘未了。此地情形与我昨夜梦境无异,想必善缘就在眼前。”三和尚忙问:“恩师莫非还想收弟子?”海深和尚呵斥道:“休得诳语,前面领路便是。”

三和尚连忙住口,上前小心扶住恩师。师徒俩人走下桥后,三和尚在前面引路,手里敲击木鱼,口念阿弥陀佛,来到了黄姓人家门口。

且说黄家女主人柳氏,此时正在灶膛边烧火煮饭,听见门外木鱼声响,连忙起身出灶间,几步走进堂屋里,打开了自家的闼门。

看见门外站着三和尚,还有海深和尚,柳氏连忙双手合十,向师徒二人行礼。海深和尚此时向柳氏视去,眼前这位妇人果真有些面熟,见她年龄五十开外,头发已稍稍花白,身着粗布夹袄,腰间系着蓝布围裙;又见妇人慈眉善目,待人蔼然可亲;再看她眉宇间隐隐长有一颗肉痣。海深和尚这一望,心里顿生敬畏,暗占一偈云:

瑶池谪降下凡尘,桑田寒暑积善缘。

前世今生历劫难,菩提无语留清香。

海深和尚心底连呼几声善哉,一夜心中谜团,此时豁然开朗,连忙弯腰向柳氏还礼。柳氏忙把师徒二人请入门里,在堂屋里让了座。

柳氏与三和尚是稔熟的,开口问他说:“三和尚啊,活菩萨年纪老哉,倷哪哈放心让俚下山呢?”柳氏称海深和尚为活菩萨,因为海深和尚当年救三和尚一命,事情传开之后,成了众人心目中的活菩萨,由此在香客中传叫开了。

三和尚回答说:“婶婶啊,弗瞒倷说,寺里断粮好几日哉。老和尚心里阿急?只好自己出来化缘哉。”三和尚此时也一口吴侬软语,平时寺里靠他外出化缘,同乡民说话,嘴上不能子乎者也,村言俗语更亲近。

柳氏听三和尚说这话,嘴里道声:“阿要罪过!”顿时露出怜悯之色,然后端上二碗茶水,问三和尚说:“我刚烧好饭,唔笃阿要先吃饭?”此问正中三和尚下怀,他连连点头,柳氏于是转身去灶头间。

海深和尚此时端坐在椅子上,睜目细细打量眼前,见堂屋里甚是宽敞,收拾得齐齐整整,比一般人家干净许多。又见靠墙屋角处,竖放着一口红漆棺木,还见房梁上有一只燕巢,两只燕子卧在巢里,此时也不咶噪,正探头望着师徒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