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初夕,银生和林瑛把过年的年货,统统拿到海荣的家里,夫妻两个在那儿忙碌了半天。临近傍晚时分,海福兄妹和豆豆一起来到了。海荣和玉姗摆开桌子,林瑛把菜一样样端到桌上。海荣拿出一瓶白葡萄酒,对父亲说:“我们今天不喝桔子水,大家喝杯酒怎样?”银生是不喝酒的,但是今天他特别高兴,于是点头说:“那就喝酒吧。”玉姗拿出酒杯来,在每人杯子里酙了酒。
圆桌上摆满一桌好菜,玉姗笑着说:“爸的厨艺真好,做了这么多好吃的。”银生笑着说:“海荣的袓父从前在世时,他最看重除夕这顿团圆饭,说一年辛苦到头,就是为了看见自己的子孙,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海荣听了父亲的话,站起来说:“妈妈天天来照顾玉姗和苗苗,这些日子够辛苦的,我和玉姗都过意不去。”林瑛忙说:“傻儿子,娘心里高兴,我乐意呢。”海荣端起酒杯,对玉姗和弟妹们说:“我们一起祝爸爸和妈妈,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大家举起了酒杯,一起碰杯后,每人抿了一口酒。
海霞放下酒杯后,笑着对豆豆说:“阿爹和好婆最疼你,你今天也要说几句话。”豆豆想了想,举起酒杯对银生和林瑛说:“阿爹好婆:孙儿祝您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银生听了哈哈大笑,说道:“一般小孩子说不出这词来,我们豆豆真是聪明。”然后对豆豆说:“你马上要升中学了,以后更要用功读书。”
豆豆点了点头,然后指着海福说:“叔叔要我去重点中学读书,万一进不去怎么办?”海荣说道:“只要你学习好,我一定会替你想办法,区重点是没有问题的。”银生对海荣说:“不要这么说,人家收不收?要看他各方面的条件。”林瑛把一只蛋饺夹到豆豆的碗里,说道:“现在不提这事,趁热多吃点菜。”
一桌人吃喝高兴的时候,里屋传来了苗苗的哭声,林瑛立刻要起身,海荣一把拉住她说:“你别起来,让玉姗去吧。”玉姗于是进里屋去。银生这时问海荣说:“你去了区商委后,那儿的情况怎么样?”海荣回答说:“不比在团委轻松,不说摊子那么大,方方面面的情况都很复杂。”
银生沉吟一下,然后说:“上级给你的这副担子好像重了点,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凡事要多听同志们的意见,一定要谨慎做事。”接着又说:“有一点我还要提醒你,这工作与经济利益沾边。在河边走,也不能湿了脚。”海荣回答说:“这道理我懂,你放心好了。”
提起工作上的事,银生有说不完的话,继续说道:“现在有些干部的行事作风,我一点也看不惯。他们把机关当作是自家的庙堂,有人上门来递个报告,或者盖一个章,先要烧香拜佛。还有些人像是行走江湖的,平时习惯抱大腿,与人称兄道弟,在势力范围内培植小圈子。解放初期的干部,没有这样的情况,这些都是文革时期的坏风气,现在带到干部队伍中来了。你千万不能沾染这种习气,要远离那些人,否则的话贻害无穷。”
海荣连连点头,说道:“我记住了。”林瑛这时附和说:“海荣啊,你爸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你们父子同朝为官,凡事要多问问你爸。常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何况你爸是死要面子的人。”
海福听了这话直笑,说道:“难得听见妈说这样的话,什么‘同朝为官’啦,又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啦,今天也变得文绉绉了。”林瑛自己也笑了,指着海福说:“以为就你读了几本书?别忘了你老娘的家里,以前还开过书店。老娘年轻的时候,好赖也看过些书。”海霞听了娘说的话,更是忍不住大笑,引得一桌子人都笑。
笑过之后,银生对海福和海霞俩说:“我现在要问你们两个了。”他先问海福说:“新的一年里,你有什么打算?”海福回答说:“今年争取多写几篇作品,多赚点稿费。”银生又问:“还有其它呢?”海福说:“除了上下班,没有什么其它的。”银生立刻不悦,倒是豆豆鉴貌辨色,对海福说:“阿爹要你今年找个女朋友,你允了吧。”海福于是说:“这事我放在心上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