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很慌,他老祖宗倒是很淡定,乍然听仙人一句带过:“咳咳,我大宋,要完?”
几百年后?哦,也是正常。赵匡胤:已阅。每日脱敏(1/1)
白白:“一个侯爵并不能拯救李煜的糟糕心情,整日郁郁不乐,见春花伤感,见秋月悲戚,在宫里和娥皇弹琴作词时流泪,被小周后愤怒斥责时痛苦——我好痛苦啊!”
“遥想当年,李煜当觉得皇帝金陵欢乐无忧的时光恍如上辈子,没事就写写词回忆一下。”
“金陵,江南锦绣之地,也是南唐古都,当初金陵破城前,李煜为了鼓舞将士,在宫内堆上满满干柴,豪言,万一守不住都城亡国,要带着全家一起赴死!结果呢,城破后还是怂了。”
“李煜立下誓言,赵匡胤也听闻此事,但不起丝毫波澜,因为认为李煜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没有见过血之前空话一堆,当真死到临头,求生意志比谁都强烈。赵匡胤早已看透,说,若真是如此,那东吴末帝孙皓和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也不会被俘了。”
“好巧,孙皓和陈叔宝也是以金陵为都城,人杰地灵的金陵,盛产风花雪月的浪漫皇帝,然后一个又一个送人头送到了敌人的手上,凑一起都能打麻将,所以有传说六朝古都金陵魔咒。”
小酒:“人杰地灵的金陵说咱不背锅,千年历史过眼云烟,我这双眼睛看过太多。”
白白:“李煜那是要死要活要往火里跳啊,但左右臣子哭着劝谏,愣是把他哭住了,他‘心软’了,不跳了。他说,我要为我的臣子负责。所以哦,金陵城破,果然不出赵匡胤所料,收获完整李后主一个。”
“也幸亏李煜怂了,没能以身殉国,才能写下‘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佳句,每首词都很妙,不论技巧,全是感情。”
“李煜的选择不算错,死了什么都没有,活着能苟几年是苟几年,宋朝皇帝彰显气度确实也没怎么在物质条件上亏待他,只是心理创伤难以愈合,成日忧愁,担惊受怕而已。”
天幕之下,李煜在明德门前待罪,烈日炎炎下晒得头昏眼花,叹了口气,把撑住脊梁的气也叹没了:“金陵城破,孤、我当初就该与将士一同赴死的,早知……”
一同等着待罪的子弟属官五十五人,低头看脚尖,沉默不语,他们也是苟活之人。
热气令人心生燥意,也生怒意、怨气,一路蹉磨,有人已经埋怨起李煜太怂。当初要真能实现承诺以身殉国,不但史官高看一眼,连带他们亡国之臣也不用夹在两头做受气包。
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君臣也百事皆哀。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当初哭着劝谏流下的泪,都是脑子里进的水。
亡国之痛,给李煜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打击,让他精神恍惚,形体消瘦,愁绪就像细细密密理不清的线团,在一路持露布的路上缠绕着他。
所谓的露布,上面写的都是斥责投降者不识时务的话,李煜听闻自己被封“违命侯”,已经
有预感,要挨一通怒斥了。
怎料,赵匡胤至明德门接受献俘,并没有宣读那露布,给了他面子。
然后,不知是不是赵匡胤有意为之,李煜转给了赵光义接手。
李煜:“……的心思荡然无存,开始在府里转圈圈。
另一时空的建隆年间,赵三也垮下脸,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他给亲爱的哥哥们表演抓心挠肝了。
赵匡胤看看三弟四弟,让了一步:请开始你们的表演。
赵廷美与尴尬得脚趾抠地的赵光义对视一眼,竟无语凝噎。
突然,他灵光一闪,“噗通”也当场给他亲爱的皇帝哥哥跪了一个。
赵匡胤:“咦,你又没做错,为何行此大礼?”
赵廷美:“二哥救我!”
“啪叽”,他抱住二哥的腿,像是回到最温暖的港湾。
赵匡胤低头,看这俩憨憨,只见一左一右两个大腿挂件。
“给朕起开!”
——
白白:“综上所述,这篇故事可能单纯就是王铚发散,以古讲今,以李后主的不幸经历来代入自己的家国仇恨。假如李煜不死,南唐故地复国之心不死,永远无法正式收纳入大宋版图,所以赵光义要杀死李煜。”
“即使李煜投降,南唐还在对北宋进行抵抗,即使李煜身死第二年,南唐仍然不承认自己是宋人,而以大唐后裔自居。”
“而南宋多像南唐啊,宋徽宗宋钦宗二人被俘虏,南宋火速拥立新帝,仍在组织对北方异族的抵抗。”
“王铚说,我愁啊,愁白头,君问我能有几多愁?我和李后主一样愁。”
“说实话,李后主在唐诗为主流的年代,写词其实算是小众艺术,并不为人惊艳到如此地步,但自从与宋徽宗相提并论,顿成惊才绝艳之末代君主,词句鉴赏都拔高了不少。宋徽宗赵佶,同样有才,同样风流倜傥,南宋文人的诗词中日夜盼二帝南归,王铚在书中猜测,两位皇帝可能会迎来与李煜一样的结局。”
“赵佶?竟然是朕!宋徽宗!俘虏!”天幕之下,宋徽宗赵佶怒上加怒,可惜对着天幕只能无能狂怒,杯盏倾覆,地上的茶壶摔得四分五裂,殿中一片狼藉。
这个可怕的消息,需要北宋君臣用一生来消化。
此时的赵佶还不知道他即将受到的暴击还远,不止于此。
——
白白:“而经过王铚这神来一笔之后,人们大致都认可了这件事情的细节描述。”
“太平兴国三年,唐后主、违命侯李煜暴毙,时年42岁,赠太师,追封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