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2)

俞父该死。她的话没有丝毫夸张。

俞也是魂穿,在这具身体从母亲肚子里呱呱落地的时候,她就保持着成年人的记忆。她眼睁睁看着俞父将和她双生落地的另一个女婴活活摔死,然后又暴怒地殴打着刚刚生育完虚弱不已、却拼命保护俞也的俞母。

后来,俞也还从俞母自言自语的念叨中得知,在她们之前,俞父已经摔死过一个女婴了。

这样的刽子手,却因为有没落贵族旁支的身份而不用服徭役,每日靠着吸俞母织布养家的血,毫无负担地生活着。

俞也却连报官都无处可报。乱世之中,得女则杀者,已不是个例。没有人会帮她处理掉这个残害骨肉的人渣,她必须自己来。

她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无时无刻不想杀了俞父,只是缺一把合适的刀。现在嬴政把刀递到她眼前,她无论如何不会把刀收回鞘中。

嬴政说得对,不能给俞父一点生还的可能,一定要保证他必死。

俞也挽起袖子,伸出手道:“我来。”

嬴政:“不必费事。既然你下定决心了,我来处理。”他随口一说,却瞟到俞也手臂上青青紫紫的伤,语气瞬间严肃不少,“你受伤了?”

这绝对不是他踹的。他心里有数,刚刚踹她手腕只用了一丁点力气,不会留下任何伤痕。

俞也亦看向自己的伤:“有什么问题?”

嬴政压眉:“按照我们白天的计划,如果你被人发现有伤,会遭到怀疑。”他打量的眼神落在俞也身上,“或许我该重新找个人来帮我。”

“秋衣捂得严实,伤口不会露出来,我保证。”俞也道,并和他权衡利弊,“我有把柄在你手里。我会比其他人更好用。”

嬴政看似大度地勉强认可她的说法,没有计较下去。其实他也别无选择。他必须尽快离开邯郸,来不及再费时间找其他人。

一刻钟后,他将指尖放在俞父鼻前。数秒后,他把尸体踹下河。尸体落入不甚清澈的水下,很快不见了踪影。就算日后被人发现,也只会被认为是醉酒后失足落水——反正俞父平日就嗜酒,这是左邻右舍都知道的事。

嬴政处理完她的事,正要命令俞也兑现她的承诺,转头却见俞也盯着远离河岸的街角,神情凝重。

他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手瞬间按在腰间的匕首上。

俞也喃喃道:“别冲动,我们打不过他。”

嬴政:“我当然知道。”他只是在想如何快点甩下她这个麻烦。

此刻系统正在她脑内疯狂地响着警告音:“他是荆轲。”系统命令俞也,“杀了他。”

俞也叹气,在脑内对系统道:“就因为日后可能会发生‘荆轲刺秦王’,你现在就要把一个什么都还没做的人除掉吗?”

系统:“他日后会对嬴政有威胁。”

俞也:“你为什么对嬴政这么没信心,认为随便哪个威胁都有可能收割掉他的性命?”

系统被她的质问引入反思。俞也趁机走向荆轲。而很快回过神来的系统,无情地给了俞也警告。

“不杀他,你就死。”系统故技重施地对不听话的俞也施加惩罚,万箭穿心般的疼痛瞬间贯穿她的身体。她没站稳,双膝一沉。

荆轲曲腿坐在枣树下,本来悠哉地叼着草叶看戏,乍见俞也对他“行此大礼”,吓得草叶都吐了。他把俞也从地上拉起来,拍拍她身上的灰:“我都看见了。你们俩小孩却要冒险杀一个大人,我相信肯定是有苦衷才会如此。不必跪下来求我。放心,我不会告发你们。”

俞也没想到她这一栽跟头,竟阴差阳错换来了荆轲爽快的承诺。她正要道谢,却听见身后的嬴政说:“那你跟我们一起走,今天就离开邯郸。”

俞也品了一下,觉得荆轲跟他们一起走是对她有利的。这样一来,第一,荆轲没机会揭发俞父的死因;第二,他们路上有荆轲保护,会安全很多。

于是她又跪了下去。

她知道,她这样是在用荆轲的心软来要挟他。是的,她卑劣。

荆轲摸了摸自己的酒囊,不太乐意。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沽好酒的商人,想停下来多买几天酒再走的。但他看了看跪在地上瘦骨伶仃的俞也,又说不出拒绝的话。虽然他大概也只比他们大几岁,但遇到小孩子,荆轲总是忍不住想帮帮他们。

毕竟他小时候也是被人帮助才活下来的。

嬴政拿出一块碎金放在荆轲手里。荆轲接过来,为自己的心软找了个台阶下:“既然有钱赚,我就送你们出城。”

荆轲说着把俞也从地上拽起来。俞也悄悄跟他说,有人在追杀他们,所以他们必须掩人耳目地出城。

荆轲惊愕:“你们俩小孩,到底得罪了多少人?”

俞也心道,别看他们两个小孩,她身后这位可是未来的秦王政,将来要杀他的人多如牛毛,你还是其中之一呢——等日后荆轲真准备刺秦王、却发现秦王是他曾经救过的小孩时,不知道荆轲又会是什么心情。

三人短暂地交流了下计划。荆轲和嬴政去准备物资。俞也则回到家中。

她想再见俞母和李信一面。也不必吵醒他们,悄悄看一眼就够了。

谁知刚溜进门,就被俞母叫住了。

俞也走过去趴在俞母腿上,低声道:“娘,那个男人不会再回来了。”

俞母敏锐地察觉了什么。她没有再问那个男人的事,只是问她的孩子:“你要出远门吗?”

俞也:“娘,我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可能会死,也可能会飞黄腾达。如果有发达的那么一天,我就回来接您。”

俞母干枯却温暖的手抚过俞也的发间。

“你去吧,”她将担忧和不舍之情埋藏在透着严厉的沙哑声音背后,“不必担心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