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欺负小郎君喽!

第6章

七娘要走,这让李幼成与两个侄子有些伤感。

他不舍道:“还以为往后数十年,都能跟十二郎和七娘在一处呢。”

李白笑笑,立在李宅侧门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幼成、令月几位从弟,还有那些年纪更小的侄子侄女被瞒的很好,根本不知道内情,因而李白并不会迁怒于他们。

不过,心里终归是隔上了一层。

往江城(武汉)去,可走水路,也可走陆路,只是陆路要稍慢一些。七娘嚷嚷着“打死都不坐船了”,李白只得歉疚地看向孟浩然。

被看的人抚着胡须,慢悠悠提议:“不如,我们骑驴去。”

那得骑到猴年马月才能到啊!七娘疯狂把头摇摇摇,两只垂鬟更像兔耳朵一般抖得欢快。小家伙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吃黄鹤楼的名菜了。

两大一小蹲在地上,围成个圈圈,争论不休。最终,还是七娘用抓子儿完虐两人,才定下了出行方式与路线。

所谓抓子儿,乃是一种抛抓石子赌胜负的小儿游戏,属于民间博戏之一。七娘打小就在山上玩这些,因而比起李白和孟浩然的笨拙,手指灵巧的像是一尾鱼。

李白纳闷了:“你梳头的时候怎么那么笨,是不是犯懒,故意在我面前装的?”

七娘愤然:“才没有,是梳头真的太太太太太难了!!!”

李白和孟浩然都近距离感受到了小朋友的无力。此时的七娘就像只愤怒的小鸟,却因为太过可爱,惹得两人憋不住笑出声来。

怕真的逗急了七娘,李白起身伸个懒腰,岔开话题:“那就定了,咱们驾马车走云梦县,再过孝昌(孝感)抵达江城。”

七娘果然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注意力:“我们路上要走多久?待会儿就出发吗?”

耗时问题李白也有些摸不准,于是习惯性地扭头看向孟浩然,眼神里莫名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崇拜感。

孟浩然摆手:“别看我,我只会慢慢悠悠骑驴。”

七娘鄙视脸。

怪不得阿尔法说,后世的人可爱画《孟浩然骑驴图》呢!连他的好友王维也给画了一幅,还因此在宋元又让孟浩然走红一把。

她还知道,李白和王维的关系可不好。

也不知道往后,孟浩然夹在这两人之间是什么样子?

七娘的小脑瓜神游一大圈,却并不妨碍她抱着剑跟在李白身后。

他们如今得先去买车驾和马匹,顺便去饼肆、点心铺之类的食肆里头带些干粮,最后去布庄和裁缝铺走一趟。

李白回头看七娘,叹道:“天凉了,等孟冬一到,我们如今的衣裳穿着便有些单薄。更何况,七娘如今正是窜个头的年纪,在扬州才做的衣裳,过了一夏就短手短腿了。”

七娘不在意这些:“那就做大一点嘛,做到我十岁那么大!”

穷人家的孩子不常做新衣,即便做了,也会缝制的大一些,这样可以穿的更久。可李白对

亲友一贯大方今日天晴,外头的雪已经融了。

师徒俩谁也没说话,只能听到小院外头有一只落了单的鸟正叽叽喳喳叫着。

李白懂驯鸟术,辨出这是一只与亲鸟失散的幼鸟。索性带着七娘出了屋门。他顺着声音寻了小一会儿,便在一株光秃秃的杏树树根,找到了瑟瑟发抖的鸟儿。

看样子,已经冻了不短的时间。

“还是只灰喜鹊的崽。”李白伸手将鸟揣起来,似笑非笑看向七娘,“大冷天的,这小喜鹊离了亲鸟自己可活不长,你想养吗?养到明年春日,便能放飞了。”

七娘看着小喜鹊秃秃毛还嗷嗷待哺的样子,莫名想到了自己。

鬼使神差的,她点头:“养吧,师父。”

李白:“好,那我们就在江城住到明年春天。我就不信,还能写不出一首黄鹤楼的诗!”

七娘瞬间换上一张鄙视脸。

刚进门的孟浩然听到这话,也哭笑不得:“十二郎可真是……”

比他刚买的老驴还要倔了。

江城的冬天不算难熬。

七娘给鸟儿起名小喜,有不懂的地方就趁李白得空时去请教,几个月下来,喜鹊已经能亲昵地窝在她肩头睡觉了。

七娘舍不得赶它走,可小喜长大后的重量又实在沉,只能歪着肩膀在院里行走。

李白初时没发觉,某天一抬头,才发现七娘像个鬼鬼祟祟的小老头儿。

随后,小喜就被禁止上七娘肩膀了。

李白有些自责,蹲下身与七娘道:“是不是最近太孤单了?”

七娘摇摇头:“有小喜陪着,偶尔还有孟六郎从外头带回些新鲜的小物件,一点都不孤单。再说了,阿郎不是就在我身边嘛!”

李白默然。

白日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准备乡贡进士科的时务策应考,偶尔抽空作一堆闲诗,也是跟黄鹤楼杠上了。

他有些日子没教七娘读书练剑了。

李白越想越觉得自己对不住七娘,于是,春暖花开的大好日子里,他决定带着七娘一道温书。

七娘痛苦脸仰天:“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