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勤并没反对,朝廷的文书摆着,顾正臣的话已说出口,快速征调百姓这事已定,没必要再起争论,而是问道:“镇国公,这次北伐需要多少百姓保障后勤?”
朱瑛、王兴宗看着顾正臣,也很清楚,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征调百姓服徭役,而在于多少人去徭役。
毕竟三个行省,若是抽十万百姓,一个行省也才三万来人,压力轻,哪怕是二十万,均摊下来也能承受。
王兴宗见顾正臣不说话,言道:“虽说朝廷确定了北伐,但真正的主战场已经结束,镇国公一战歼敌二十余万,还俘虏了元大汗,如今元廷留在草原上的不过是妇孺老弱,已不足以形成对大明的威胁。”
“让我说,只要保障十万骑兵所需,配合步卒协助转运物资,征调十万百姓差不多足够用了,再说了,草原各部落一旦降服,他们的牛羊马便是大明的战利品,也可以补充后勤。”
朱瑛表示赞同:“等百姓征调而动,大军北上时,至少也是五月中旬,那时草原上的草已然长出来,草料供应量可以减少一些,大概用不了太多人手,十万至十五万百姓,配合十万步卒,合二十五万,应该够用了。”
顾正臣端起茶碗,依旧沉默不言。
方克勤着急了:“镇国公,王、朱两位布政使所言没错吧,你总不可能让我们征调二十万、乃至三十万百姓去支援北伐吧?”
征调百姓越多,影响越大,相应的民怨越重。
尤其是五月中旬恰恰是收麦子的时候,一年能不能填饱肚子就看这一茬了。
北方百姓可不比南方,南方夏稻收成不行还有秋稻,北方没有第二茬麦子,秋里收的多是棉花、谷子、高粱等。
耽误了百姓吃饭,让百姓饿了肚子,那不就要闹腾……
顾正臣抿了口茶水,终于开口:“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但你们需要摆正一点认识。此番北伐,不同任何一次北伐。这次北伐,要的是大明控制、占领草原,不行羁縻之策,不是击溃对方主力之后便班师回朝!”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兵力带到草原上,并扎根下来,甚至还会在草原上留下官员,负责草原之上牧民的治理,这不是简单的去打仗,去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