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咸丰:只要正心诚意,即可平定天下!

【他们看到了新君的明察秋毫,看到了新君的有意振作,看到了清朝的希望!】

……

{合乎历史逻辑……真真是说透了……}

{在中国传统历史学中有一固定模式:乱世的基本表征就是奸臣当道,一旦圣主罢斥群奸,起用忠良,定云雾重开,万众欢腾,王朝也会走向中兴。}

{这一套路,经千年宣教,早已浇铸在咸丰心中,他真以为靠这一套自己就能做一名中兴的圣君。}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突然有些坐立不安。

“诸卿……这话朕怎么听得有些不对劲啊?”

诸位大臣也都面面相觑。

皇帝觉得不对劲,他们还觉得不对劲呢。

这跟他们“朴素”的价值观很悖逆啊。

这天下不就是用贤则明,用不贤则昏吗?

……

季汉·怀帝时期

刘禅有事不决就相父。

诸葛亮一开始也被贤与不贤的观念所束缚。

但因为“事后诸葛亮”的特性,他比多数人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

“陛下,贤与不贤,究竟如何判断呢?”

诸葛亮反问道:

“若是一人背着千古骂名,暗里干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他是贤还是不贤呢?”

“贤,但在万人眼中他分明是个贼人。”

“不贤,但他做的皆是活万家生民之事。”

“这是贤与不贤所能限定的吗?”

“反之亦然。”

刘禅已经不是那个当初的刘禅了,他现在是神·刘禅

“相父,朕悟了。”

“贤与不贤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如何去做。”

“所谓贤与不贤,其实是将己责推诿与他人。”

“天子的事,自有天子承担。”

……

【就此,咸丰舒志、臣子们弹冠相庆。】

【罢免穆彰阿、耆英,明确表明了咸丰的对外新政策,将启用对外强硬的官员使用强硬的手段来对抗英国等西方国家。】

【而对外强硬取决于武力的强大,若非如此,只是一种虚张。】

【咸丰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其闻悉文翰、麦华陀驾舟北上时,便提出这一问题,随后下旨:

“从前夷船由海入江,江、浙一带屡经失事,追溯前因,能勿早之为计,各沿海督抚就紧要处所,悉心察看,预为筹防,断不可稍存大意。”

“文武官员,总须慎选晓事得力者分布防堵,其一味卑谄懦弱者概应更换。”】

【谕旨颁下后,安徽布政使蒋文庆、前漕运总督周天爵、福建学政黄赞汤亦先后上奏,提具体计谋,咸丰皆发下,令沿海各省参照执行。】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期待的看着天幕,等着下文呢。

但等了半天没有下文。

“这就没了?!”

老皇帝双手一摊,看向身边人。

“没了?!”

只令筹防,而不言及如何筹防?

要知道,各地方官员那是一人一个想法。

而圣旨又是不能不执行的!

你不定个调子,结局就是各地做法各行其道!

……

【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

【咸丰数道上谕,换来的就是地方官在笔头子上耍功夫、实际无为无作的奏折】

【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以大沽、北塘的海口炮台为依托进行抗击,并在炮台之后路组织团练。】

【对此,他信心十足,宣称“此臣十载筹防所可深信者,不敢于圣主面前,稍作过量语”。】

……

大清·乾隆时期

“一派胡言!”

忍了半天的皇帝终究还是暴跳如雷了!

“按照这一方法,直那隶其实什么事也不必做了!”

“炮台不是早已建成了!”

乾隆拍着御案,额头青筋暴起大声责骂着:

“荒谬绝伦!”

底下大臣们个个装死。

皇帝说得容易,却不知道底下人做事的难啊。

别的不说,若真的造炮修船练兵团练,银子又从何而来?

上面不给拨款,地方从哪儿弄这笔钱?

筹防可是很花钱的?

什么?

英人打过来怎么办?

又不是我家天下。

爱新觉罗家的不是在那坐着呢吗。

……

【盛京将军奕兴的方法更简单,根本不必设防,若英军前来,诱之登岸,坚壁清野,然后以奉天的“劲旅”来剿灭不善击刺步伐的英军,“正我兵所长”。】

……

后金。

努尔哈赤都气笑了。

“这意思,就是说盛京也不必筹防,到开战时再说是吧?”

“好好好……真是个个都是大清忠臣啊!”

努尔哈赤眼睛都气红了。

这一幕幕的,实在就是明末翻版……

不!

还不如明末呢!

……

【两江总督陆建瀛奏称,鉴于吴淞已经开放,“自当另为一议”实为不设防之议,松江、苏州一带河汊,用沉船的方法阻止英舰船的进军,另行募勇、火攻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