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心理检测报告

清晨,胡博士端着刚刚冲泡好的咖啡,一屁股坐在办公桌前,打开了桌子上的电脑。

她移动着鼠标,点开一个加密文件夹,伸出纤细白嫩的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密码。

虽然她如今所在的部门可以说是夏国最为安全的几个地点之一,没有人敢打她电脑的主意。

但这是她的工作习惯,身为一名心理学专家,保护咨询对象的隐私是最基本的要求。

当然,她也知道自己是在做表面功夫,在这个部门工作是不能有隐私的,尤其对方还是重点关注对象——《宝可梦世界》的内测玩家李想。

胡博士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张帅气的照片,内心又一次发出感叹。

没想到在这种部门也会有帅哥,而且李想的运气还相当不错,竟然抽中了那款游戏的内测资格。

尽管这个内测资格大概率是游戏官方赠送的,可是安全部门这么多人,为什么就偏偏抽中了李想呢?

难道那个神秘的游戏官方也看脸吗?

那自己有没有机会抽到内测名额,毕竟她自认为外貌不差。

胡博士摇了摇头,不再想这些有的没的,适当扩散思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不能一直胡思乱想。

她端起杯子抿了口咖啡,舌尖感受到苦涩的同时,精神也得到了集中。

放下杯子,她点开了李想的心理检测档案,新建了一个空白页。

她没有看桌子上的手写记录,而是在脑海里回想着自己和李想的谈话内容,迟迟没有打出第一个字。

空气凝滞,弥漫着咖啡的微焦气息,电脑屏幕散发着冷白的光,映亮了她紧锁的眉宇和鼻梁上滑落半寸的眼镜。

过了一会儿,悬停在键盘上方的双手终于落下。

伴随着清脆又急促的敲击声,屏幕上的光标不停地跳跃,敲打出一行行冷静且准确的文字。

【心理检测报告(十一)

检测对象:李想(游戏昵称:没有理想的咸鱼)

检测背景:基于检测对象在虚拟现实游戏《宝可梦世界》中的行为数据及心理状态反馈,结合其任务日志与实时访谈记录。

一、情感投射分析

触发机制:

替身身份催化:卡琳娜将对象视为已故恋人“艾克”的替代品,其矛盾行为(施虐倾向/脆弱依赖)引发对象保护欲。

投射心理强化:对象或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即将自己希望摆脱困境的愿望投射到卡琳娜身上,但是对象的现实生活并没有遭遇困境,受到此心理的影响概率极低。

道德满足感:绝大多数男性内心深处都会有保护欲、征服欲以及对于“纯真”与“救赎”的向往,再加上检测对象本就拥有较强的正义感,因此产生了怜悯心理和救助想法。

情感表现:

生理反应:对象承认目睹卡琳娜流泪时情绪有所波动,游戏中角色出现耳尖泛红、视线回避等体征。

而且在提及卡琳娜的名字,以及他们相处的细节时,对象时而露出笑容,时而表现的较为紧张。

心理反应:根据谈话内容,检测对象对于卡琳娜的印象似乎出现了好转,从一开始的厌恶,逐渐转变为可惜和遗憾,同时对卡琳娜的遭遇产生共情。

行为矛盾:虽然对象对卡琳娜的观感发生了变化,但是在行为上却仍然保持距离,比如在拥抱时身体僵硬,感受到不自在,回避卡琳娜的亲吻,这些行为可以证明对象本能抗拒亲密关系。

二、任务优先级验证

清醒的自我定位:

对象反复表明角色行为不等于现实立场,将卡琳娜定义为关键任务的跳板,并且始终扮演着分析组赋与的人设。

根据对象的任务描述,以及其他两位内测玩家提交的资料来看,对象接近卡琳娜更多是因为卧底任务的战略价值,而非情感需求。

风险决策的冷静判断:

面对卡琳娜怀疑时,立即启动“莱恩介入”计划,将危机转化为刷好感机会。

利用莱恩的威势,将门罗等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并且放任卡琳娜恋爱脑,从而掌握教会权力。

三、潜在风险提示

移情混淆预警:

对象对卡琳娜的遭遇产生短暂共情,可能诱发对象拯救者情结,需警惕长期扮演引发的移情效应。

身份维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