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他们现在的地也都种上韭菜了。
可惜韭菜这东西种子全在姜大人手中。
他们就是想偷偷种都没法。
就在马头村每天都能迎来一批又一批卖韭菜的人时。
苟县令也带着一队刚从京城赶来的钦差队伍过来了。
这次前来的钦差队伍人数比上次要多几倍,也高调许多。
长长的队伍,前头末尾的骑兵都扛着钦差出巡的旗帜。
两边都是身穿甲胄的侍卫,虽然那铠甲没有当时御林军那般拉风鲜亮。
但顶不住人多,看着就壮观。
队伍中间则是六辆马车,看起来就不平常。
至少在潼阳县绝对没有见过这种规格的马车。
一看就是只有大官贵族老爷们的专驾。
看到这样一支队伍时,不管是县民还是村民。
第一个念头是,估计是冲着咱姜大人来的。
说不定陛下又来奖赏了。
姜大人把土地治好了,若这样陛下都不奖赏,那可太说不过去。
很多人便忍不住奔走相告。
钦差队伍过来时,姜梨花宅子外正堆满载着韭菜的车辆。
幸亏苟县令提前派人来通知。
姜梨花也提前派人到村口迎接,然后把队伍迎到新农山。
新农山就是姜梨花买下的那座山的名字。
她懒得起名,但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
经常有人来找都不好指路。
就干脆随口起了个新农山的名字。
反正这座山的确是她用来种植各种新农作物的试验山,取这个名字也没毛病。
钦差队伍一路过来,都能看到草木凋零,放眼望去一片荒凉。
直到他们走近潼阳县,打远就隐约看到一抹绿色。
等他们走近再看,发现不少田地里竟然都是一片稀疏的绿色。
这些都是第三批开始种植肥田萝卜的田地。
这会萝卜苗才刚长出来不久。
肥田萝卜的萝卜苗又比较细。
看起来就有些稀疏。
可即便如此,这一抹冬日的绿色,依然叫人震惊。
随行过来辅助姜梨花的司农监忍不住就带着一群下属往田里走。
基于前司农副监使屈大人回来后就被撸了官职下狱。
这次辅助姜梨花的事,老皇帝直接点了司农监过来,随行的人也让他仔细选,务必都是些干实事,靠谱的人。
司农监不敢不仔细,选的这些都是跟他在皇庄研究过营养液,种过新作物的人。
可皇庄的地毕竟是肥沃的土地。
他们实验也只能从别处运土过来,种在花盆里。
效果看起来自然没有此时一望无际的绿色壮观。
这还是因为其中夹杂着一些已经种过肥田萝卜的土地,在萝卜被收起来后就空着。
不然放眼望去,整个地面都是绿色,会更加壮观。
此行的钦差一行也忍不住下车到田地瞧瞧。
这次带队的钦差共有五人。
与上次只派一位传旨公公可不同。
这次五位都是重量级人物。
分别是枢密院院使楚大人、观文殿大学士邹大人、御史大夫曹大人,都是二品大员,且分站不同阵营。
让他们来确认土地恢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偏帮谁作假的情况。
除此外还有工部侍郎秦大人,国子监祭酒滕大人。
全都是四五十岁年纪的中老年人了,临近过年时,从冰天雪地的京城一路大老远颠簸过来,不少人都神情萎靡。
所幸路上有太医随行照料,不然怕都熬不到这里就会接连病倒。
这些人中,有的是真心想来取证,也是干实事的人。
有的纯粹是在朝堂上跳太高,这质疑,那质疑,干脆就让蕙王丢过来亲自瞧瞧。
比如御史台和枢密院这两位。
不过无论他们过来的初衷为何,此刻看到号称死地的东南土地,竟然在冬日也能出现这么一片生机盎然的新绿,也止不住地心情振动。
谁知他们看到自以为震撼的新绿只是冰山一角。
当队伍穿过县城,走下山路。
入眼所见的,就是一片片墨绿的农田,齐齐整整,几乎没有疏漏。
当初选择第一批种肥田萝卜的村庄,都是距离马头村不会太远的村。
因为平时来往比较方便,得到的消息也会比较快,比较多。
这也导致以马头村为中心,周边的所有村庄,大部分农田都拥有种韭菜的资格。
现在韭菜都长大了,放眼看去一片墨绿海洋,哪是一个壮观可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