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脑海中的束缚被斩断,陈平安逐渐眼神清明神采奕奕。少年郎转头回望了一眼陈吉祥,小树灵也是顿时透彻,寻回了先前模糊的记忆。
“文圣老先生,我想起来了。在返乡途中,我曾在一座破败庙宇内偶遇三位未曾投胎转世的亡魂,他们好像年龄尚小,终日躲在那庙内,宁愿忍受阳间罡风吹拂也不愿离去,希冀着一位被唤作钟先生的人出现。我答应过他们,要在远游途中帮他们沿途寻找这位钟先生,只是不知为何回到小镇后就记忆模糊,想不起这件事了。”
陈吉祥听着陈平安的诉说,连连点头,看来不止是陈平安自己受了影响,同行的陈吉祥也是一样的症状。
老秀才仔细倾听少年郎的话语,而崔东山则是撇了撇嘴。俊美少年郎当然知晓这一切都是那邹子搞得鬼,只是以他现在的修为推算不出这阴阳家老祖为何故意针对陈平安,还特地淡化了陈平安脑海之中有关鬼物亡魂的记忆,莫非是陈平安与这阴间冥府会产生某种关联?
而恰巧老秀才又送出了一把本名为“小酆都”的飞剑,不知这是否是老秀才的刻意为之。作为浩然天下手指可数的十四境大修士,在老秀才的这个境界或许就能够洞悉天机并作出相应安排,就是不知老秀才会为了眼前这个泥瓶巷的少年做出何种牺牲。
越发想着,崔东山心中一团乱麻,隐隐有些烦躁。啪的一声,他打开折扇,手腕轻轻抖动,一股清风徐来,想不清楚的事情索性就不再去烦恼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崔东山没来由地念叨起如此诗篇,闭着眼摇头晃脑,自得其乐。一旁的陈平安听的囫囵,以为这是崔东山在暗讽他多管闲事。
待崔东山睁开眼,发现一旁的陈平安与老秀才都斜着头打量着自己,更发觉老秀才的脸色变得有些不悦,还未等他急忙躲闪,一个清脆板栗声响起,真是吃痛不已,看见这一幕的陈吉祥笑的合不拢嘴,抱着肚子在桌子上打滚。崔东山略施法术,陈吉祥瞬间嘴唇闭合难以发声,只能呜呜地叫着。
大年初二的红烛镇,刚才还熙熙攘攘的街道突然一下就空了不少,从远处有一队人马正抬着神像踩着特定步伐行来,敲锣打鼓好不热闹,百姓们自发聚集地跟在身后,为来年请愿祈福。
几人的视线被这红烛庙会所吸引,等待游行队伍远去,老秀才率先站起身,拍了拍身上尘土。看到老秀才起身后,两人也是紧随着站了起来。
老秀才笑呵呵地说道:“既然与阴间亡魂有关,那咱们不如去问问城隍爷,这可是他负责的领域。”
陈平安恍然大悟,他倒是知道可以去找城隍爷打听,只是记忆刚刚恢复,一下子还没想起。
已微微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与茁壮成长地少年郎个头其实差不了多少,陈平安在老人的左侧身后缓步跟随,崔东山则是有意跟在老人的右侧,与陈平安相处同一水平线。三人迈着差不多的步伐,两位少年就这样簇拥着老人前行。
还未进门,就能看到城隍庙内人头攒动,前来祈福烧香的香客们不计其数。老秀才带头迈步跨过门槛,立马有一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他身体微侧,抬手示意道,“小神在此地恭候多时,此地喧闹,几位不介意的话,可随我前去后院一叙。”
待几人来到清静后院,衣着朴素的魁梧男子身上顿时金光闪烁,转眼便是神光熠熠的模样,仔细看去,与大殿之上所供奉的城隍爷塑像一模一样。
许是觉得自己的这般做法过于张扬,当着身前老人之面属实不妥,红烛镇城隍爷赶忙驱散身边金光,他抬手恭敬示意老人落座。
老秀才也是没有半点架子,承主人之情,在桌旁坐下,陈平安与崔东山就没有这般待遇,两位少年倒也无所谓,就如此分立老人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