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公安委和国安委

袁崇焕的奏疏,很快通过锦衣卫的渠道传到京城。

朱由检看了他在密折衷的辩解后,对此不置可否。因为无论袁崇焕曾在辽东做过什么,现在都没有多大意义——

以云南和辽东的距离,就算袁崇焕和建虏达成什么协议,也根本没有履行的能力。甚至因为距离太远,他和建虏的交流都会断下来。以他为核心的议和派,也会逐渐消散。

为了让这种局面继续,也为了避免发生历史上的事情,朱由检早已决定让袁崇焕远离建虏,以免发生意外。

现在他要看的,是袁崇焕愿不愿意听话,能不能为己所用。

所以,在看到袁崇焕的第二份奏折,阐述了收复三宣六慰的办法后,他才点了点头。把第一份奏折递给郑士毅,吩咐道:

“按照袁崇焕的供述,把参与议和的都查一下。”

“只有完全确定无通虏嫌疑的,才能留在辽东。”

“其他不确定的,全部都调出去。”

“可以按袁崇焕的请求调到西南,让他们攻略三宣六慰。”

郑士毅闻言领命,汇报辽东审查的进展。

朱由检听着这些又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历史上在云南担任平西王的吴三桂,他向郑士毅问道:

“祖大寿的妹夫吴襄在哪里,现在担任什么职位?”

吴襄是吴三桂的父亲,此时名声不显。郑士毅不记得这个名字,协理北司房、最近被任命具体负责建虏情报的指挥佥事方弘瓒道:

“吴襄是天启二年的武进士,如今已转任护军校尉,在祖大寿麾下任职。”

“袁抚台请求调人协助,臣以为可对祖都督赏功,调一些人过去。”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方弘瓒能记住这个颇为赞赏,说道:

“祖家有功将士,确实应该封赏,可以把吴襄等人调过去。”

“吴襄的子嗣和亲戚,可有杰出人才?让他们一起过去。”

没有直接点出吴三桂,朱由检还以为这个人尚未冒头、没纳入锦衣卫的视线,却不料方弘瓒道:

“吴襄的长子吴三桂,已经考中武举。而且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少年时就曾冲阵救父。如今在祖大寿身边,不离祖大寿左右。”

“臣以为此等英杰,应该给他立功的机会。可以调去云南,帮助袁抚台带兵。”

朱由检听到吴三桂已经崭露头角,心中颇为讶异。如果把这样的人放在辽东,估计要不了几年,就能成为总兵。

他在思虑之后,提笔写下“忠孝”两个大字,下令道:

“忠臣孝子,应该奖励。”

“把这两个字赐给吴三桂,鼓励他好生建功立业。”

“还有,他既然已经考取武举人,允许他转为护军。”

“让袁崇焕好好培养,争取在攻略三宣六慰时立功,获得爵位封地。”

又想到历史上被他勒死的永历皇帝朱由榔,朱由检又问郑士毅道:

“桂王现在怎么样?”

“有没有开藩之意?”

对王府的监控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这个鼓励宗室开藩、让他们重新拥有权力的时候。

锦衣卫的官员贵族情报司,已经开始运作,加强了对各地王府的监控。

桂王作为拥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室成员,监控更是严密。

郑士毅几乎不假思索,就把桂王的近况道了出来:

“桂王已经打算去南洋开藩,不愿留在衡州。”

“他的王府在去年突然坍塌了,压死六名女子。”

“有传言说是不祥之兆,寓意衡州不欢迎桂王。”

“衡州地方士绅,也鼓动桂王离去。”

朱由检闻言哼了一声,知道那些士绅的想法。

一个藩王过去,显然是要在当地占据一大块利益的。

以前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接受,如今朝廷鼓励宗室去海外开藩,他们当然要抓住机会鼓动还没扎根的桂王离去。

他想着桂王府坍塌的事情,询问道:

“桂王府的坍塌,和这些人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