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一旦和沈暨星比了,就脱了粉,辱了追,忘了情......恨不得回去对自担中式教育一番!
唉!恨铁不成钢!
记住是中式教育,不是辱追。
*
沈霁月第一时间秒了十本杂志,属于沈暨星的大满贯终于来了。
若是在上美版的《VE》和《W》杂志就圆满了。
杂志到的很快。
电影采访:
问:你觉得草芥这部电影的主体思想是什么?
答:草芥的内核其实是聚焦于反家暴,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校园霸凌。整部电影很沉闷,我拍摄的时候也多次崩溃。
按道理青春校园电影的元素叠加,应该有青春爱情,例如青梅竹马救赎的故事,最后发生一些惊天动地的事儿。但是这部片子没有,全程聚焦暴力与母子情谊,并不讨巧。
专注于施暴者的施暴时丑恶,而不是拿受害者作为镜头语言的增色。
「沈暨星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板,轻微点点头。」
②问:那你觉得影片里父亲对于“耀祖”的情感投射是爱吗?父爱是严厉、父爱是鞭策、父爱是无声。毕竟耀祖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光宗耀祖,应当是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沈暨星听到这个问题微微一愣。」
答:爱是真的爱吗?我觉得是一种控制欲。父亲取名耀祖可能压根就不是爱他孩子个体,他更在乎自己有没有面子。所谓的光宗耀祖的本体是他觉得他光宗耀祖了,他生了个有把儿的,对得起祖宗了。(沈暨星失笑,全场随之笑了起来,话糙理不糙。)
他生了孩子首要关注的不是血脉传承,也不是“耀祖”个体。而是孩子成为了他外出行走吹嘘的资本。在这种既定的情况之下,耀祖成为了工具,她们都是被压迫者。母亲是生育的工具,孩子是炫耀的工具。(沈暨星无奈耸肩。)
③问:对于“耀祖”的相关争议,有什么看法?
答:观众言语自由,我不多做评价。但我很敬佩付杭导演的一点是,“耀祖”在网络上是一个嘲讽且有争议的词语,他依旧敢这样取名。并不是为了“耀祖”一词脱罪,也不是为了让这个词去污名化。
是出于剧情节奏的考量,核心是家暴环境下。孩子和母亲都是受害者,关注施暴者本身,不要忽视任何一方。
算是反转?还是反讽?明明取名为耀祖,却是家暴的受害者。
而什么耀祖值得抨击?九个姐姐一个弟弟的耀祖。耀祖被养得娇纵无比,趴在姐姐身上吸血,最后彩礼变彩礼。那时候,耀祖作为既得利益者,那么他值得被抨击。
我见过太多这样现实家庭,评论区都在骂耀祖和母亲,最后父亲隐身了。孩子的出生不是孩子自己能决定的,如果能选择应该没有人愿意出生在耀祖的家庭里。
④问:那你觉得论受到的伤害程度,是耀祖受到的伤害更多还是母亲?
「沈暨星:.......」
答:我的答案是,无法量化。我不喜欢比惨,我始终觉得痛苦是不可以量化的。母亲的人生的确很悲惨,但是呢?我不希望一部反家暴的电影变成男女对立,最后乱拳打死老师傅。
有处境比我更差的人,但这不能代表,我的痛苦就不存在。
在社会大环境下,在家暴的情景之下。母亲和孩子的痛苦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痛苦。
除非,孩子也成了施暴者。
这是假设,电影里没有。
⑤问:面对再次提名金龙奖有什么感受?网络上有人说是吃了题材红利,你觉得呢?
答:观众观看电影并不是看题材,而是看作品本身的质量。如果题材红利真的存在,那么电影的组成结构不是台词+剧情+表演+镜头,直接上一句概念文字就完事了,也不需要我们演员编剧做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