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天圣五年宰执榜

大宋悍臣 鼠猫狗鸽 8273 字 1个月前

宋煊换个御赐的新衣服,也用不了多久时间。

赵祯重新做回龙椅上等待,并没有着急宣布第二名榜眼上殿。

官家对于宋煊的厚爱,可是让满场之人都瞧见了。

甚至许多人都可以预见,宋家会因为宋煊而崛起兴盛。

因为有这样的先例。

诸如东莱吕氏(吕蒙正家族)、真定韩氏(韩亿家族)、三槐王氏(王旦家族)、饶阳李氏(李昉)。

还有一些军功的高门大户,诸如真定曹氏(曹彬)。

真宗皇帝曾经评价:国朝将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坠门阀者,唯李昉、曹彬二人。

李昉的孙子李昭述,便是给曹利用保媒拉纤的那个人,被曹利用举荐提拔。

此时的曹皇后还不到十岁。

她爹曹玘是曹彬倒数第二小的儿子,后来还是李昭述给保媒拉纤,把李仕衡最小的儿子李植给曹皇后说亲。

毕竟曹利用与曹家、李仕衡家全都是姻亲。

这门亲事是亲上加亲,双方家长都同意。

只不过李仕衡的小儿子李植他不喜欢当官,又不喜欢娶媳妇,只想着得道成仙。

所以在大婚之夜,李植在曹皇后面前扬言看见万千鬼神就在眼前,吓的翻墙逃跑,直接逃婚离家出走了。

曹皇后就此成了望门寡,他爹曹玘因为此事,被气的驾鹤归去。

待到宋仁宗被迫选第二个皇后,二婚的曹皇后嫁妆是他叔父曹琮给置办的。

毕竟大宋厚嫁风极为严重,都是要当皇后的,那嫁妆能少得了吗?

结果曹琮家一直都举债过日子。

宋仁宗也不赏赐曹家,就当不知道此事。

直到高滔滔被立为皇后开始主动给曹家赏赐,让曹家偿还了大部分债务。

此时的曹皇后的父亲曹玘看着曹利用的背影,脸上全都是羡慕之色。

好在自己也有个女儿,将来也要让她嫁一个状元。

曹利用无暇顾及旁人羡慕的神色。

因为在大殿当中,他纵然过于欢喜,也不能总是去招惹其余人,否则就要被言官弹劾了。

宋煊都是有好几个宦官服侍的,穿鞋子都不用自己动手,就这么的被打扮好了。

随即在宦官的引领下,宋煊再次从后堂走出来,重新见礼。

赵祯颇为满意的点点头:

“宋状元果然是英姿勃发,真乃我大宋人样子也!”

皇帝如此夸耀的话一出口,刘娥也是赞同的。

当官嘛。

面相是很重要的!

若是宋煊穿个新官服,兴许会更加显得有气质。

皇帝的话一出口,看见宋煊这幅装扮的文臣武将,也是颇为赞同。

毕竟社交,总是要先看脸的。

宋煊当即躬身道:

“官家以人样子誉臣,臣却是惶恐。”

“若论大宋风骨,范仲淹先忧后乐,可为天下范;”

“寇准澶渊定策,方是社稷梁。”

“臣愿效仿,不做样子,而做实事!”

“更愿作为人梯子,助陛下登高望远,见天下英才进入彀中!”

寇准是谁。

自然不必说。

纵然这个名字如今成为朝廷的禁忌,可是澶渊之盟是任谁都不能忽略的功劳。

而范仲淹那也是近日朝堂一直都被议论的。

可是宋煊说他的老师先忧后乐是什么?

未曾听过此等说法。

不过想必是范仲淹平日里教学,让学生记住的话罢了。

同样快四十岁。还穿着绿袍官服的范仲淹。

因为成为皇帝的“秘书”,侥幸站在大殿角落当中。

他未曾想从自己的学生嘴里,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

因范仲淹站在人群当中的角落,连同一个部门的同僚都不认识呢。

他想要眺望宋煊英姿勃发的形象,也都被人给遮挡了。

此时倒是有不少目光向范仲淹这个八品小官看来。

范仲淹面色严肃,只是站在角落当中,并没有言语。

老范也没想到在以宋煊为主角的场合,会主动宣扬他这个“夫子”的名声。

倒是让其余为官者,觉得范仲淹当真是有两把刷子。

否则大宋立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如何会在独属于自己荣光的场景,去提他范仲淹呢?

可以说宋煊与范仲淹既是师生关系,又同为老乡的关系。

范仲淹在宁陵县守孝,将来估摸也是埋在那里。

赵祯及其满意宋煊的胆识。

明白他内心是支持改革的,所以才会当众帮范仲淹扬名。

他相信,此番金殿传胪结束后,宋煊、范仲淹以及应天书院学子定会再次名扬天下的。

曹利用又是捅咕一旁的张耆,让他好好瞧瞧自己女婿说的这话。

听着当真是提气啊!

张耆已经有些麻木了,以前老曹没有暴露出他有一个好女婿的时候,双方之间也没有这么多的小动作。

可是自从宋煊异军突起,直接在科举考试当中横冲直撞,导致天圣五年这届的学子根本就没有他的对手后。

老曹的尾巴就止不住的翘起来了。

偏偏还要在自己这个没有女婿的人面前翘。

张耆真的觉得脑瓜子嗡嗡的。

晏殊倒是没有不忿,因为他本就是一个中庸之人,不喜欢过于出风头。

宋煊没有提自己,就是最好的。

陈尧咨暗中哼了一声,此子年纪轻轻便如此油嘴滑舌,当真是无耻!

同为翰林学士的宋绶听到暗哼,没有言语。

刘筠瞥了一眼陈尧咨,随即又看向宋煊。

他能点宋煊为会元,可谓是足以告慰平生了。

刘筠都打算要辞职,想要把贾昌朝可以提拔起来代替自己,因为贾昌朝在当夫子这方面,也是极擅长的。

刘娥面无表情,宋煊提的这两个人她都不喜欢。

只是因为刘娥觉得宋煊当初说的那些话,让自己挺高兴的,再加上此时再向官家表决心,引用一些人的示例也说的过去。

赵祯缓了一会才开口道:“有卿这话就好,朕定不相负。”

然后再礼部尚书的提醒下,典礼还要继续呢。

宋煊听着曹利用的招呼,直接站了过去。

王曾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

罢了。

他愿意跟他岳父站在一起也是正常的。

在大宋,文武可谓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

曹利用脸上的笑怎么都抑制不住,瞧着宋煊头上的金花以及腰上的金腰带,非常得瑟。

幸亏老曹戴的是长翅帽。

要不然这个空间还真不够让他左右围着宋煊都看的。

“一甲第二名——相州安阳县韩琦!”

赵祯念完之后,紧接着宦官开始传扬出去。

宋煊也是微微抬眸,他真没想到韩琦竟然能考中榜眼。

一声声传到外面。

韩琦也是有些发蒙。

他觉得自己考的是不错,但是与宋煊的策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未曾想自己竟然能够获得第二名。

韩琦在蔡齐的指引下走左侧的官道,千万别跟宋煊学走御道。

那是天子对状元郎的优待。

于是在一众羡慕之色当中,韩琦走进了殿内。

这个名字大殿内的文臣武将都听说过,也是应天书院学子。

除了考试成绩外,更是因为陈尧佐想要强抢他为女婿闹得沸沸扬扬,这才引出来殿试之事。

甚至连韩琦的正牌老丈人崔立,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婿会考的如此之好。

他登时喜上眉梢,也顾不得什么站位,直接走到旁边,瞧着自己的女婿一步一步的走进来。

崔立知道宋煊为自家女婿出头的事,幸亏他考了状元,否则这份恩情崔家可是有点难还。

韩琦冲着自家老丈人点头示意,这才直接走上去。

赵祯同样勉励了他一句话,随即宣布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上来就是从六品的官职。

可以说宋煊在京城当正七品的县令,还是相对优厚的。

多少去地方上为官的官员,做梦都想调回来当京官。

唯有如此,才有机会做到高位上。

刚刚调任为副枢密使的夏竦,他便是先与王旦同修起居注,然后在外历练了快二十年才被调回京师来。

文官担任枢密副使一般都是过渡,犹如晏殊一样。

按照流程干上一段时间,才会升为参知政事。

韩琦见宋煊站在一侧,于是不等王曾招呼,便下意识的站了过去。

赵祯倒是没有在意这种站位,而是直接宣读第三名。

“一甲第三名,应天府宋城张方平。”

张方平从人群里走出来的时候,当真是有些不真实感。

他颇为激动的走在官道上,进了殿后,行礼,然后被授为校书郎。

张方平与范仲淹同在秘书省,但是他这个职位要比范仲淹好上许多。

唯有进士及第当中的佼佼者,或者“非常之才”,才能被授予。

属于清官序列,职务清闲,待遇优厚,升迁快速,前途光明,被视为“文士起家之良选”。

然后张方平也站在了宋煊旁边。

第四五名同样是来自应天书院的王尧臣、赵概。

一甲共五名。

全都出自应天书院。

再加上前三名更是弱冠之龄,可谓又是创造了大宋的一次记录。

或者说今年的榜单,是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史的一段佳话。

赵祯如此安排也是有自己的考量,抛去宋煊的策论,其余几个人倒是难分伯仲。

可是王尧臣以及赵概在皇帝赵祯眼里,丝毫没有什么印象。

韩琦是解元,又是那卦象当中的五位宰相之一。

加上又没有臣服于太后一党,更没有为了富贵就拒绝以前的婚事,足可以见其心志。

赵祯把他外放,也是想要尽早的在外历练,同时降低同陈家的矛盾。

张方平过目不忘,世上再无第二个人。

此等本事更是让赵祯心中向往,他要带在身边好好领教一下。

今后他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想问什么事,张方平都不用思考直接往外说。

省时省力。

多好的储存硬盘啊!

至于另外的那个文彦博的名字,根本就没有出现在前十名的名单里,赵祯自己想要给他排名靠前,都没机会。

其实王尧臣在看见宋煊策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没机会了。

但是也没想到连个榜眼都没机会,直接位列第四。

可赵概确实异常兴奋,自己竟然也能位列一甲,简直是运气啊!

尤其是今年这些个对手都很强!

赵概想的并没有错,天圣五年的这次科举考试,堪称人才鼎盛。

号称“宰执榜”!

可以与千年龙虎榜相媲美。

王尧臣外放通判,而赵概则是去顶了宋煊的缺,担任开封府推官。

一甲宣布完后,身着绿袍的小官范仲淹再一次引人注目。

毕竟教出来的学生牛逼,更是能衬托出范仲淹这个院长厉害!

他身边的人开始主动打招呼,毕竟这里距离大殿中心又远,完全是角落当中的角落。

范仲淹也没想到这几个学生考的如此之好,他只是沉稳的应答。

他并不居功。

书院的学子考的好,全都是他们自己的努力。

以及各自的夫子用心教导。

而自己不过是把握了一下大方向,时不时的给他们讲解一下儒家经典,保证他们可以安心学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