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身处高位,都不怎么亲自花钱了,有什么事动动嘴就行了。
他们早就忘记了如今的钱,有多不方便携带的细节了。
卷宗当中记录的这个小细节,他们几乎都没有注意到。
不仅是张知白,丁度也对宋煊高看一眼。
在宋煊初次遇到端午这种大场合的命案,他处理的就极为行云流水,丝毫不慌,甚至都没有影响到端午庆典的举办。
丁度是觉得宋煊有一颗大心脏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把我弟弟给牵扯进去了。
如今丁度想要把自家堂弟捞出来,他心里盘算着还要请教一下宋煊。
宋绶早就领教过宋煊在断案方面的天赋。
所以当王曾说审案里面有宋煊的时候,他就觉得稳了。
听着宋煊的责问,张知白更是重重的拍了一下惊堂木:
“乐涛,你若是从实招来,尚且还有机会自救。”
“若是抵抗到底,别怪本官不给你机会!”
听到这话,乐涛跪在大堂之上,满脸惊恐。
同样冷汗直流的也有开封府通判秦应。
他当时只想着给穆修定下罪责。
即使案子往上报。
无论是府尹陈尧佐还是吕相爷,那都会眨眼通过。
无论是谁都不会做出什么阻拦。
穆修他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料的,谁承想被贬谪的穆修竟然敢半路偷跑回来告状?
现在卷宗上被宋煊揪出来了漏洞。
秦应一时间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他觉得如此威逼之下,乐涛他定然没什么胆魄会把这件事给扛下来。
这可怎么办呢?
但是秦应之所以有恃无恐,那就是大宋判案一般都是疑罪从无,从轻从赎。
主打一个教化为主,惩罚为辅。
当然了从轻发落不是对嫌疑人的仁慈,而是避免其因免死无望做出更危害社会的举动。
要不然诸如狄青那类“杀人犯”(顶罪),是没机会来京城当禁军的。
“张相公,就算送了三十贯,乐涛他就没有旁人帮忙吗?”
宋绶则是继续阴阳怪气的道:
“乐涛,你还是把你的同伙一并说出来,兴许还能有个合理的解释。”
乐涛根本就不敢说自己有同伙。
若是死扛到底,那就是要被杀头的。
若是主动认了,那也是要被发配。
他张了张嘴,又果断闭上。
因为他看见秦应的眼神,若是认了那就没救了。
若是不认,兴许就能赎铜了事。
“哎,宋学士,万一乐涛他天生神力呢。”
宋煊哼笑一声:
“还是让秦通判把没收到公帐上的三十贯钱拿出来,现场让乐涛背一背,给他个机会。”
当初石家送给范详一千贯钱,可是堆满了整个屋子,动用了许多驴子和骡车给拉过来的。
现在还放在宋煊租住的家中,房门至今都没有被打开呢。
这么多钱,范详拉回家去,那就是害了他父母以及几个妹子的性命。
宋煊一提出来,他一个人能搬动如此沉重的钱财,大家才反应过来这是不可能的事!
“天生神力?”
宋绶啧啧两声:
“好一个天生神力!”
“倒是本官孟浪了,觉得大宋不可能有这样的人才。”
“秦通判,你差人把三十贯的入公账本拿来,本官也好现场调拨一二,让乐涛现场演示。”
秦应这下子确实绷不住了。
因为这钱根本就没入账。
主审官张知白见他不动窝,遂开口道:
“钱通判,你去把账簿拿来。”
钱延年是钱若水的儿子。
因为他爹的缘故七岁就吃上皇粮了,被赐予进士出身,如今也是担任通判。
待到王曾被罢相,唯有钱延年反对。
他当场反驳,攻击皇帝薄情,并且极为生气的走了,毁掉官帽脱去官服,披着道士服,大怒上了嵩山修道。
皇帝大惊,屡次召他回来,但是他就在嵩山上过了一辈子。
有了当朝宰相的吩咐,钱延年当即把账册拿过来请宰相过目。
张知白瞧着账目,翻了几次都没有瞧见入账。
他把账册递给一旁的宋绶,这罪责可真是越抓越多啊。
“秦应,你还要抵抗到底吗?”
其实这个份上,哪有什么回旋的余地?
但是秦应在陈尧佐没有回来之后,他绝对不能说一个字。
面对秦应的沉默,张知白直接吩咐宋煊取下秦应的官帽,把人给带走,关进开封县大牢,避免有人想要与他勾连。
秦应瞧着宋煊,他本想着帮助陈氏兄弟对付他,可没想到被穆修给打乱了阵脚。
先被他给弄了!
“秦通判,我会令人在开封县大牢单独为您准备一间牢房的。”
一听这话,秦应急了,当即大吼:
“我乃是朝廷命官,没有官家以及大娘娘的命令,谁敢抓我?”
秦应混迹官场多年。
宰相是没有权力抓人的!
虽然允许先抓人后补票,但那是针对平头百姓。
刑部根本就不掌实权,他们只是梳理卷宗。
单独设立的审刑院负责对重大案件进行审核。
大理寺对存在有疑虑的案件进行再次审核。
若是仍旧有拿不准的则是御史台出面监管。
若是案件争议较大,谁都不服谁,皇帝只能组织专门的审核团队,全都叫到一起审理。
而且开封府的官员设置更加复杂全面,审案与断案的流程更加清晰,同时坐镇京畿之地,要承受许多的压力。
大案、急案频出,法理之外的官员升迁,京城安全,皇室颜面等许多因素参杂,想要公正的判决根本就不容易。
秦应说的也没错。
总之在大宋审案的和判案的是要分开的,这一套班子都是要分开签字的。
主打一个相互制衡,相互拖后腿。
谁都别想当地方与中央上的“土皇帝”!
像宋煊这个知县断案,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事。
这也是王曾想要把秦应等人给抓到开封县去审理的缘故。
但事实是,秦应完全可以拒绝前往,张知白也没有办法。
张知白面露难色,他一时间沉默不语。
宋煊瞧着秦应笑了笑,当即高声道:
“左右何在?”
“下官在。”
县尉班峰当即应了一声。
随即堂下之人,开封县的衙役同时大声回应:
“属下在。”
堂上张知白几人都是看着宋煊。
“奉官家口谕,捉拿案犯秦应前往开封县受审,给本官把他押走。”
秦应知道宋煊胆子大。
可是他没想宋煊竟然会假传官家口谕!
“宋煊,你好大的胆子!”
秦应指着宋煊道:
“官家可是没有说过这话。”
“你怎么知道官家没有说过?”
宋煊的反问让秦应瞠目结舌。
连主审官张知白都不知道要如何接茬。
“你假传官家口谕,视同谋反,左右给我把他拿下!”
听着秦应的大声嘶吼,堂上的开封府衙役,以及堂下看热闹的衙役,都没有动窝。
毕竟通过方才的监狱“友好交流”,开封府衙役都知道了宋煊是官家身边的红人。
要不然审判通判这种级别的官员,也不会拉上宋煊。
谁敢断定宋煊说的是假话?
正是因为不敢断定他说的是假话,那大家就自动判定他说的是真话!
反正要抓走的又不是自己个。
神仙打架,小鬼上前凑热闹,是要被波及的。
宋煊见没有人动窝,瞥了班峰一眼:
“班县尉,用得着本官把话说第二遍吗?”
“下官不敢?”
班峰当即不再躬着身子,他抬起头:
“下官只是在等着,谁敢阻拦我等,正好把他们一起拿了,县衙的牢房管够!”
在班峰借势装逼后,没有人敢上前,甚至连反驳的人都没有。
于是班峰这才带着张都头,亲自把开封府通判秦应给双手背后押起来了。
“宋煊,你狗胆包天!”
“放开我。”
“我要见官家,我要见大娘娘!”
宋煊却是不理会他的叫嚷:
“张相公,二位翰林学士,我等还是按照官家的口谕,诏令秦通判前往开封县审理此案吧。”
张知白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方才不是已经审理好了吗?
怎么还要再审?
倒是宋绶反应快,他当即赞同道:
“不错,官家是如此交代的,就是避免开封府内有人与他狼狈为奸!”
张知白也是点点头:
“好。”
宋煊给了宋绶一个眼神,他直接挥手:
“我们走。”
“是。”
开封县的衙役当即左右护法,拿着棍棒防止有人抢犯人。
可是这帮开封府的衙役哪敢啊?
大家的俸禄可以说是没有,人家秦通判又不是自己亲爹。
拼命做什么?
又不挣钱。
在一个官家都下令要查他来了。
如今宰相出马,又有翰林学士陪座。
他能没有问题吗?
于是在众人的注目礼之下,宋煊一个七品知县押着开封府通判走了。
开封府通判钱延年,至今都没有缓过神来。
作为王曾的人,他不是没有与秦应交手过。
只是他有陈氏兄弟照拂,自己一直处于被打压的情况下。
前些日子也是照顾他那年老的祖母,没有来。
更是不知道秦应这里做出这种事来,否则自己定要抓住机会。
岂能后知后觉的从王相公那里得知消息?
张知白脸上露出危难之色,刚想要跟着走。
宋绶却是一把拉住张知白的手臂:
“张相公,你速速前往皇城请旨,否则宋状元便又惹大麻烦了。”
“嗯?”张知白压低声音道:
“怎么呢?”
“官家口谕,那也不是宋十二他能听到的,自是该由你这个主审来说。”
“好。”
张知白让宋绶他们先去,自己返回去与官家交代案情,顺便请旨意。
待到出了开封府衙的大门,这一行人出动,吆五喝六的喊人让开。
自是引人注目。
而被压着的通判秦应却是面色铁青。
他这么多年为官,尽管有涵养,可是被如此“游街示众”,那也是挂不住面的。
“怎么回事?”
“不知道啊,被压着的那位像是秦通判啊!”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