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后宫膳食之争

次日清晨,卯时不到,尚食局的御厨、内侍和女官们便早早起来,开始为宫中贵主们准备膳食。

宋尚食是尚食局首席女官,她从十二岁入宫后,便一直待在尚食局。

她如今四十多岁,不仅将尚食局各项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还有一手不逊色于御厨的精湛厨艺。

在后宫做事,不仅能力要强,也要有眼力劲。

宋尚食每天比普通女官晚起半个时辰,她每天起来后,第一件事便是询问皇帝昨夜宿在何处。

皇帝宿在哪一宫,哪一宫的早膳就必须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准备。

撇开皇帝的话,按照以往惯例,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立政殿、薰风殿、蓬莱殿和承香殿。

最近又多了三位才人,导致尚食局出过一些乱子。

比如某一日,郑才人想吃糖蟹。

因入宫胎教的武家三娘子很爱吃螃蟹,最近一段时间,立政殿经常传糖蟹和糟蟹,导致螃蟹很紧俏。

有内侍便对郑才人的侍女说,没有螃蟹了。

郑才人的侍女也是个狠角色,在尚食局大闹一场,找到了几筐螃蟹。

后来事情闹大,被皇后知道,将宋尚食和郑才人都喊过去,斥责了一顿。

因为这么一闹,尚食局也知道郑才人不好惹,平日她想吃什么,也不敢太刁难。

另一位朱才人因经常得皇帝宠幸,在尚食局的位次,已经排到了刘充嫒前头。

只剩下一位杨才人,性子较为柔弱,又从未得到皇帝宠幸,尚食局对她就比较敷衍了。

杨才人用膳的优先级,不仅比不上公主院、大吉殿,甚至还排在秦少监后面。

这日早上,宋尚食来到尚食局时,各宫的宫人纷纷来尚食局传菜。

宋尚食进门时,刚好听到朱贞莲的婢女崔莺正在喊道:“朱才人传一道金乳酥、一道玉尖面。”

“好嘞!”有内侍喊道。

宋尚食知道朱才人是新宠,以后很可能会升位份,故而朝崔莺笑着打了个招呼,拉近关系。

崔莺离开后,宋尚食向一名女官问:“圣人昨夜宿在何处?”

女官道:“听说是在蓬莱殿,由徐充容侍寝。”

崔莺吩咐道:“今儿个蓬莱殿的膳食,需特别注意,五道检查工序,一道也不许马虎了!”

皇帝有头疾,需要补药膳,也需要注意那些对头疾有害的食材,故而尚食局格外注意。

曾经便有御厨马虎大意,险些上错食材,被武皇后赏赐了五十大棍,逐出皇宫。

女官笑道:“都记着呢。”

这时,杨才人的内侍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喊道:“杨才人传一道乌骨鸡汤!”

乌骨鸡是一种很名贵的食材,在各大药膳菜谱中,都是上等药膳食材。

后宫内,不仅很多嫔妃喜欢乌鸡汤,秦少监和张少监也都爱喝乌鸡汤,故而乌鸡是抢手食材。

当即有女官道:“没有乌骨鸡了,西域雪鸡成不成?”

那内侍尖声道:“我才不信没有,杨娘子今日就要喝乌骨鸡汤,你们看着瞧吧。”转身大步离去。

众人也没当回事。

只有宋尚食暗暗疑惑,她隐隐觉得那内侍态度与平日不同,趾高气扬的,于是派人去蓬莱殿打探。

一打听后,果然有问题,原来皇帝正在蓬莱殿西院,也就是杨才人的屋子里。

宋尚食赶忙命人优先做好乌鸡炖汤,检查五次之后,这才送到了蓬莱殿。

李治并不知道自己每日用的膳食,经过多么严格检查,也未觉得今日的早膳与平日有何区别。

他和杨才人一起用过乌鸡炖汤后,便迈步朝着甘露殿而去。

来到外殿,军事方面的奏章,已单独放在桌案上,李治拿起来翻看着。

其中一部分与契丹有关,另一部分与高句丽和百济有关。

契丹虽然现在弱小,将来却是个隐患,这也是李治格外重视的原因。

昨日大臣们的意见都太过温和,照抄回纥和吐蕃的战后处置方法,并不合他心意,所以他没表态。

今天大臣们上的奏章,态度都强硬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