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找武皇后求官?

“皇后的意思朕明白,战争可以谨慎,却不能畏怯。你放心,朕心中有一把尺子。”

这时,王伏胜来到李治身边,道:“陛下,鸿胪寺戴至德、张柬之觐见,正在甘露殿等候。”

李治将杯中茶喝完,起身离开了立政殿,来到甘露殿,宣二人觐见。

不一会,两人来到殿内。

叙礼毕,李治道:“两位卿家来找朕,可是为百济使节之事?”

张柬之道:“回陛下,臣与戴寺卿,已与百济使节谈妥条件,他们非常感激本国的三千铠甲援助,自愿让咱们的军队,在熊津港驻军。”

李治道:“驻军?”

张柬之道:“是的,陛下,臣以为在熊津港驻军,对将来收复百济,十分关键。”

李治道:“怎讲?”

张柬之道:“陛下请想,百济人对我大唐的了解,全是由百济高层控制。眼下福信需要大唐,自会告诉民众,大唐的好处。然而等福信击败义慈,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又会变一副态度。”

李治点了点头。

百济和新罗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福信掌控百济后,与高句丽联手对抗大唐的可能性很大。

这也是他将金燕安插在福信身边的原因。

张柬之道:“只要我们占据熊津港,便能以此为据点,让百济人有另一个渠道了解大唐。”

李治听出他言外之意,道:“百济如今内乱,国内很多人应该生存艰难吧?”

张柬之微笑道:“正是如此,到时他们愿意来大唐,我们可以用船把他们送到莱州,给他们良籍身份。”

乱世之民不如狗。

在百济活都活不下去,去大唐去纵然是贱籍,起码能吃一口饱饭,更何况是良籍?

张柬之这简直是釜底抽薪,用这种方法,把百济的人口转移到大唐,而且是他们自愿的。

这个时期,人口就是国力,人口多的国家,力量也会强大。

只要百济人纷纷来到大唐,加以善待,便能获得百济民心,将来再将百济划分州县,才能长久。

李治想了想,又道:“在熊津港驻军的话,便有可能遭到义慈和倭国袭击了,你可想过?”

张柬之道:“莱州与熊津港成掎角之势,敌人攻击熊津港,莱州水军能迅速支援,不会有问题。”

李治见他想的很周到,点头道:“好,朕再和几位将军商议一下,若无问题,就准你所奏。你们可以提前准备了。”

两人一齐拱手:“臣领旨。”

出了甘露殿后,戴至德表情略有不安。

“张少卿,咱们是不是面圣太早了,百济那边还没答应,若是福信不同意,陛下这边如何交代?”

张柬之微微一笑:“寺卿放心,我们驻军,对福信也有好处。他眼下可不会考虑那么长远,只关心如何击败义慈!”

正如张柬之预料。

一个月后,道琛派回百济的人回报,扶余福信同意了大唐的要求,可以让唐军在熊津港驻军五年。

双方当即签订契约,道琛也带着使节团,返回百济。

李治传旨欧阳通,让他把江南的三千铠甲,通过海路,运送到莱州,再由唐军护送,朝熊津港进发。

与此同时,刘仁轨也收到了李治的旨意,让他派遣一万军队,前往熊津港驻扎!

五月初,南方吹来一股炎热之风,宣布了夏日的到来。

初夏之际,天空阴云密布,最是令人燥热。

然而武府的后堂内,却如冰窟一样,让贺兰敏之觉得后背发凉。

武皇后今日驾临武府,拜见杨夫人后,便单独召见了他。

武皇后一句话也不说,每当贺兰敏之抬头时,都会发现她冷冷望着自己,吓得又低下了头。

过了不知多久,贺兰敏之终于忍不住了,说道:“姨母如果要杀甥儿,还请立即动手。”

武媚娘冷哼一声:“我要杀你,还会来见你吗?”

贺兰敏之猛地抬头,道:“那姨母因何召见我?”

武媚娘凝视着他,道:“敏之,你要记住,我对你要求甚高,是因为你是武府唯一的男人,将来我还准备让你改武姓。你瞧瞧武家兄弟,我看都不多看一眼,更不提管教。”

贺兰敏之浑身战栗,喜极而泣,道:“甥儿就知道,姨母并没有真的放弃甥儿!”

武媚娘道:“以后做事,多考虑后再行动,与人相处,也留一个心眼。你不是个孩子了,别总让外祖母和你母亲为你操心!”

贺兰敏之哽咽道:“甥儿记住了!”

武媚娘站起身,从他旁边经过时,拍了拍他肩膀。

“起来吧,以后别让我失望。”

迈步离开了屋子。

告别杨夫人后,武媚娘坐着凤辇,朝皇宫返回,还特意让贺兰敏柔随她一起。

辇车行的四平八稳,感受不到任何颠簸。

车内摆了一张宽阔而舒适的凤榻,榻前放了很多精致的宫廷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