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贤妃谏君

次日清晨,于志宁又去立政殿面见武皇后,提起此事。

武媚娘听了后,果然应承了此事。

正午过后,武媚娘听说李治午休睡醒后,就命人把李治请了过来,摆好围棋,说是向李治请教棋艺。

李治一向好为人师,当即指点起武媚娘先手技巧。

李治读书时便学过围棋,虽说当时他的棋下的很臭,至少学会了后世的布局技巧。

后来李治对围棋逐渐感上兴趣后,才开始学古棋谱,棋力逐渐精进。

他发现古棋强在中盘,开局松散,压迫力并不强,李治读书时初学的开局技巧,对古人很有优势。

这也是他后来棋艺进步飞速的原因。

李治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技巧传授给武媚娘,武媚娘听得很认真,专注于学棋。

直到棋至中局时,武媚娘才转移话题,问起七夕那天,李治和徐槿去公主府下棋的情况。

李治听她问起后,顿时来了兴致,笑道:“那天倒是遇到一个高手,我还输给他一局,幸好贤妃赢了,给我报仇的机会,最后总算赢过了他,夺得第一名。”

其实那天去的人中,还有几名官员,都认出了李治。他们看到皇帝微服,都很知趣,没有声张。

参加公主府棋会的人多是年轻人,李治三十多岁的年龄,都已经算大的了。

他的棋艺在同龄人之中,基本上很少有对手,徐槿更是横扫一众女流,两人一路晋级。

到了决赛时,遇到一名三十多岁的文士。

那文士是一位河北学子,屡试不第,却非常喜欢围棋,棋艺很是高明。

他已经娶妻,这次也是带着妻子来的,就是想借着公主府的棋会,广扬棋名,从而进入翰林院。

李治第一局输给了他,幸好徐槿赢了他夫人,第二局,李治抖擞精神,稳扎稳打,总算赢回来了。

武媚娘问:“陛下,第二局那文士发挥如何?”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你是怕他知道朕的身份,故意输给朕的,是不是?他发挥的不错,只不过朕第二局下的更好。有没有放水,朕还是瞧得出来的。”

武媚娘道:“那人既然围棋下的好,何不招他进翰林院,便可时常与陛下对弈了。”

李治沉默了一会,道:“不,朕不仅不会招他进翰林院,以后也不会跟大臣下棋了。”

武媚娘讶道:“这是为何?”

李治缓缓道:“朕这次出宫,发现长安城多了很多围棋社,朕感到很奇怪,贤妃便告诉朕,是因为朕喜欢下围棋,大臣们为了迎合朕,都开始苦练围棋。”

“大臣们都开始下围棋了,下面那些想干谒他们的人,自然也要学习围棋了,上行下效,围棋之风便在长安城传开。”

“朕喜欢围棋不假,却不愿人人都跑去下棋,如此谁还去读书习武?此风断不可涨,所以朕以后不会再跟大臣们下棋了。”

武媚娘听了后,默然不语。

她很了解徐槿,这位贤妃的聪明才智,并不在自己之下,而且只要觉得皇帝有什么行为不妥,就会设法劝谏。

这次李治出去,会遇到这么多围棋社,很可能就是徐槿有意安排,从而劝谏皇帝。

武媚娘就算明知此风不妥,却也绝不会扫李治的兴致去劝谏他。

因为就算劝谏成功,时间久了,皇帝也可能不愿再亲近那些经常劝谏他的人,这是人性。

徐槿明知如此,却依然劝谏,所以武媚娘内心深处,一直很敬重她。

“陛下圣明,妾身惭愧。”她低声道。

李治道:“你惭愧什么,是朕惭愧才是。”

武媚娘转移话题道:“陛下,最近百济那边情况如何?”

李治道:“扶余贵族们反扑的很厉害,金燕的处境并不太好。”

武媚娘道:“其实只要能收复民心,无论马韩贵族还是扶余贵族获胜,都是一样。”

李治抬头看了她一眼,道:“你有什么提议吗?”

武媚娘道:“眼下百济内战,民生凋敝,何不派遣一支使节团,给百济人送去一批粮食,让他们知道,陛下还记着他们。”

李治沉吟了一会,点头道:“现在派的话,倒也合适。”

武媚娘接着道:“使节团的主使,最好是一位宗室子弟,如此,更能让百济百姓感受到您的仁德。”

李治望着她,道:“媚娘,你心中已经有人选了吧?”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以为吴王如何?”

“吉儿吗?”李治露出迟疑之色,百济可是凶险之地。

“吴王聪慧过人,当初又在莱州出过海,熟悉海事,妾身以为,宗室之中,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陛下若是怕他有危险,可以让他待在熊津港,再让敏之担任副使,前往泗沘城。”

李治愣道:“你想让敏之担任副使?”

武媚娘点头道:“那孩子一直想加入内领卫,所以妾身想让他亲身赴险一次,长长教训,也就老实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