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坐在甘露殿龙椅上,闭目养神。
龙案上摆着一份兵部急报,这是裴行俭亲自上的奏疏,他已经查清楚了康国国王出尔反尔的原因。
康国国王竟然信了大食教!
不得不说,在这个科学不成熟的时代,宗教蛊惑人心的能力,非常强大。
既然知道原因,剩下的问题倒不难解决,昭武九国大部分信奉的依然是祆教,只要暴露此事,其他八国自己就会灭了康国。
不过裴行俭的奏疏中,提议由大唐出兵康国,活捉康国国王,这让李治陷入了沉思。
他这些年来,越来越理解仗打得太头,对普通百姓绝非好事,所以能不动兵,尽量不动兵。
但裴行俭在奏疏中说了,大唐出兵攻打,才能威慑其他几国,对接下来的吐火罗复国,也有帮助。
正当李治犹豫不定时,一名内侍来报,说武媚娘请他过去。
李治当即拿起那份奏疏,迈步来到立政殿。
武媚娘已在殿外迎驾,将他请入寝殿,李治刚落座,便见榻几上摆了一局棋,却不是围棋,而是双陆棋。
“媚娘,你这是要和朕下双陆吗?”李治哑然失笑。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教妾身围棋,妾身便教陛下双陆,以作回报。”
李治望着榻几上的棋盘,这双陆棋跟象棋有点像,却需要掷骰子。
这个时期其实已经有象棋了,不过只有“将、马、车、卒”四个兵种,六十四个方格,知名度不高。
在武媚娘讲解下,李治很快掌握了双陆棋的规则,不过因为投骰子的缘故,总想起了后世的飞行棋,提不起太大兴趣。
武媚娘也瞧出他兴致不大,便问起李弘出宫调查康国的情况。
李治道:“今日还没回报,估计没那么快。对了,裴行俭又送来一份奏报,康国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
说着,将奏疏从袖中取出来,递给了武媚娘。
武媚娘看完后,眸光闪动。
根据裴行俭的调查,康国国王突然改变主意,是因为他近年来纵欲过度,身体每况愈下,命不久矣。
有一次他狩猎时,遇到一名叫伊本的大食教徒,他与对方交流之后,对大食教产生浓厚兴趣。
大食教是两世论,活着时是一世,死了是另一世,死后根据活着的善恶功绩,分别进入天园和火狱。
这个善恶,不仅仅指做好事和坏事,还包括信教的善果和不信教的恶果。
信教且行善,才能进入天园,信教在前,行善在后。
也就是说,你只要不信教,无论做了多少好事都没用,只要信教,就算做了一些错事也无妨,以后再做一些好事就行了。
信教的善果,远远大于行善的善果。
康国国王原本信的是祆教,然而听了大食教理论后,他便背弃祆教,信奉大食教。
一来,按照大食教理论,这一世死了后,人并不会死,可以再活一世,这对他很有吸引力。
二来,他自知平时做了不少恶事,从教义来看,信仰大食教后,这些恶事的影响比祆教更小,死后也能进入天园。
李治望着武媚娘,道:“你不是也信过佛教吗?你可有注意到,两教的相似之处?”
武媚娘其实现在还在信佛教,只是从明信改成了暗信,瞒着李治罢了。
她迟疑了一会,说道:“佛教讲究的是轮回,人死后会根据生前善恶转世。”
李治笑道:“这其实是一样的,两教都利用了人对于死亡的惧怕,来引诱你信教。”
“大食教有两世论,佛教有因果论。虽然他们宣扬善行,其实更核心的目的,还是拉人信教。大食教有信教善果,佛教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
“朕虽不了解祆教,但相信也有类似的理论。”
“世人皆惧死,君王尤甚。康国国王正是出于对死的恐惧,这才被大食教蛊惑,全然忘了大食人先前还要推翻他的统治,这不是很可悲吗?”
武媚娘听完后,怔了怔,露出思索之色。
便在这时,王伏胜走了过来,细声道:“陛下,皇后殿下,太子殿下、六殿下和王将军求见。”
李治点头道:“他们应该是来回报了,让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李弘和李贤一起进来了,身后还跟着王及善、薛讷。
王及善是听了武敏之的汇报,本想过来向李治上报,结果在甘露殿遇到了李弘几人,便一起来立政殿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