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持满缓缓道:“都督,我并非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刘仁愿先看了道琛一眼,道:“道将军一路辛苦,先下去休息吧。”
道琛拱手道:“是。”告退离开。
刘仁愿这才道:“赵老弟,你且说说你的想法。”
赵持满道:“如今倭国内部混乱,将士士气低落,要收拾他们,正可从这一点入手!”
“他们敢继续跟我们对抗,无非依仗两点。第一,便是福信手下的一万多百济军,他们以为可以当做奇兵。第二,便是隼人部,他们以为可以当做后援。”
“如今福信已经归降我大唐,我们再先下手为强,收拾了隼人部,您觉得倭人还敢跟我们对抗吗?”
刘仁愿摸了摸下巴,沉吟道:“倒也有点道理。只是隼人还未背叛,咱们就先动手,是不是不太合适?”
赵持满挑眉道:“我们跟隼人讲礼仪、显仁义,他们却依然背叛,由此可见,跟夷人讲仁义道德无用,他们只认刀枪!”
刘仁愿苦笑道:“我又何尝不想灭了那帮夷人,可朝中那些相公,甚至连刘都护,都让我以收服本地人心为主,不可造次。他们未反之前,咱们先行下手,必定落人口实。”
赵持满凛然道:“此战,也正是要给刘相公、还有长安城那些相公们瞧瞧。”
刘仁愿一愣:“怎讲?”
赵持满道:“在我华夏中原,要想建立王朝,统一天下,确实要以仁义收服人心,这也让很多人在对待外夷时,依样画瓢,却不知,夷人不知礼法,不通仁义,此法并不适用。”
“我也是文人,曾也有过类似的想法,认为应以礼仪教化蛮夷,他们才能归心中原,永不再反。”
“但如今我却觉得,对待某些蛮夷,应以刀剑教化,他们才会主动学习我大唐礼仪。”
“这一战,便是让世人见证,哪一个法子更好。若是我错,顶多我一人受罚,微不足道。若是我对,便能扭转世人对待蛮夷的态度,也能给后世子孙们打一个样!”
刘仁愿怔怔望着他:“赵老弟,想不到你竟想了那么多,我还以为你只是想单纯报仇呢。”
赵持满笑道:“也不耽误报仇。”
刘仁愿哈哈一笑,道:“那好,既然你有此决心,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你想怎么干,我全力支持你!”
赵持满伸出一根手指:“我只要一千精骑。”
……
日州,刺史府。
隼人以前投靠倭国时,部族首领被称为守护率,官邸被称为守护府。
后来唐人统治,他们只把牌子改一下,名称改一下,走个过场,部落依然由本家控制。
和居之内,日向义男正在设宴款待部族中的小贵族。
这些小贵族手中有不少私兵,又被称为武士,这些武士个个骁勇善战,装备精良,不逊于唐军。
每次打仗时,便是由武士们率领农奴作战。
私兵只有数百,冲在最前面,农奴们有近万,跟在武士后面,这是他们从和族处学到的头雁战术。
只要有武士们在前带头,那些并未经过正规训练的农奴,也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日向部一共有三十多位贵族,他们共同瓜分了日向部的土地。
每一家能养二十多名武士,这二十多名武士便能帮他们管理数百农奴,就像牧羊犬一样。
所以隼人四大部族,人口虽不多,却能凑出三万多军队,是唐军的三倍多,这也是隼人们骄傲的原因。
宴会之上,日向义男虽未直言对付大唐之事,但言辞之中,已对大唐表现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