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原来倒朱还要论资排辈

否则,一个个跟饿死鬼一般的,谁还管你铁器凉了会不会浪费人工、燃料?赶紧先抢饭要紧。

开饭号子响过以后,足足过了半刻钟,所有士兵才排队领完了饭,陆渐和杨志也领了。

陆渐发现,杨志吃的和普通士兵的都一样,被赵子称雇来的这些军队,官、兵伙食一律平等。

陆渐看了看自己刚打到的菜,里头是陈米和新鲜白米混煮的,也有一些芋头块和豆角,谈不上多好,但说是吃不够可以再添,直到吃饱为止。

除了混煮的杂粮饭管够,菜的方面,每人有一条小鱼,这是吃完了就不能加的,仅此一条。

其余还有些新鲜煮的叶子菜,没什么味道,和咸味颇重的腌制萝卜干和越瓜条(冬瓜条),这几样没有油水的纯素菜,可以在添饭的时候一并添。

不过陆渐观察了一番,最后直到吃完为止,也没什么人添饭。因为大伙儿盛饭的家伙都很大,碗口足有一尺直径,抵得上花盆了。

最后差不多刚好把官府供应的饭食吃光,不多不少,也不浪费。稍许多出来一点,几个实在胃口大的士卒也都光盘添完了。

“这才跟了赵县丞不到一个月,你的兵都已经不缺吃了,这怎能不让其他友军眼红。”陆渐吃完后抹抹嘴,随口感慨。

“那又能如何?宁可被人嫉妒,也不能让自己人受苦。”杨志虽然对士兵严酷,但只要有人出钱,他还是愿意重赏加峻法双管齐下的。

陆渐:“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如今本州其他各营的厢军弟兄,有不少都眼红了,听说你们营能拿足军饷,不克扣,迟早必遭人嫉恨。”

杨志不懂政治,他觉得这个事儿是没办法解决的。他内心当然清楚小侯爷为什么不扩军雇更多的人、不给其他各营施恩。因为赵子称要的是对自己绝对忠诚、到时候能令行禁止的亲信。

如果多雇几个营,只会更被上面忌惮,也会越权,关键是就算花了钱,别人也不会忠于他赵子称,这个问题无解,只能是想办法尽量缓和。

杨志也就只能默不作声,不接这个话茬。

陆渐吃完饭,抹抹嘴:“我在应奉局多年,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有机会可以和赵贤弟说说。谈不上点拨吧,但也算是朋友一场。”

杨志听了,这才颇为惊喜:“先生有良策?我这就引先生去见小侯爷。”

杨志原本视陆渐为普通同僚,如今下意识就改口称先生了,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

不一会儿,陆渐就被杨志领着来到县衙。

宋朝时,一个县的知县、县丞、县尉也是在同一座县衙内办公的,但是分为不同的署,知县占用衙门的正堂,左右两边各有县丞署和县尉署。

下午时分,县丞没什么公务,赵子称独自在县丞署的厢房内歇息。陆渐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赵子称在那儿打坐吐纳。

陆渐便没敢打扰,稍稍坐了几分钟,等赵子称把正在进行的那一周天吐纳做完。

这一个多月来,赵子称闲来无事,就习练准岳母段语嫣整理后的《万寿道藏心得》,感觉还挺不错,循序渐进颇有收获。

反正政务方面,他只要负责把自己的灵感交代下去,让下面的人执行,其他日常工作,他并不想干涉过多,今年还是低调为主。

赵子称心里很明白,今年不是搞大规模生产力种田的时候,事有轻重缓急,方腊马上就造反了,眼下紧急的事情就两件:一是暗中扩军练兵,尽快提升实打实的战斗力,另一件就是攀科技,搞技术积累。

至于兴修水利劝课农桑,那不过是他用来打掩护和捞政绩的,这些东西不是不重要,而是回本见效太慢。等方腊完蛋之后、将来那几年,才是大规模搞生产种田的良机。

赵子称结束吐纳,站起身来,陆渐才笑着对他说:“小侯爷去了一趟东京,怎得也变得醉心修道起来了?这吐纳之法,看着还像模像样。”

赵子称淡然一笑:“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练着玩的。陆兄突然来访,可是有什么见教?”

一旁的杨志先附耳说了几句,铺垫了情况,赵子称点点头,便让杨志先出去了,然后又转向陆渐:“承蒙陆兄好意,小弟年轻识浅,初次为官,确实不够谨慎,陆兄以为,此事又该如何周全才好?”

陆渐见他已经了解了现状,也就不再多铺垫,直接切入正题道:“我也知道,小侯爷这是一心急着做事,想要与民兴利。眼里又揉不得沙子,不忍自己雇来的士卒受苦。

但我说句实在话,如今大宋天下,哪里的禁军、厢军不克扣军饷?苏州周遭各营,只有杨指挥使这一个营足额发够了饷,旁人自然要嫉妒。嚼舌根的人多了,就不是本县控制得住的了。”

赵子称:“还请陆兄直言如何是好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