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平乱之策

“即便我等投了刘使君,即便刘使君愿意接纳,最终仍然只有这一条路……因为根本没那么多粮,也没有那么多地,想要活黔首,只能去与豪阀士族争食……”

“刘使君再仁义,他也是朝廷的官啊,他又岂能与豪阀争粮夺利?”

“与士族争利的官我倒也见过……上一个与士族争利者,是济南的曹府君,可他转眼便落罪去职了……”

张余又一次露出了当年那种惨笑:“不是我不信刘使君,而是这天下如此,刘使君也无法庇护我等。”

“青州无粮无地……你避到黄河以南,是为了再劫兖豫?”

赵云明白了张余要做什么。

青州并不是没有田地,而是皆已荒废,没有种植粮食,青州黔首便只能去兖州或冀州劫掠求生。

刘备从冀州一路过来,带了十几万人,今年平原又没有大量垦田开荒,粮食本就不足用。

张余退避到黄河以南,是因为张余知道平原也会缺粮,留在平原和刘备对抗没有任何好处。

“是,我本想速进兖豫与泰山贼汇合,待秋收时取兖豫之粮避入泰山。我只是为了携民求存,不是为了与谁争锋。只是没想到会有人据守济水。”

张余点头看着赵云,苦涩的一笑:“我等只为活命而已。”

“既然如此,你送我去济水以南,我让关司马让开道路,弃守历城,放你去兖州求活。”

赵云看着张余一阵,指了指济水对面的军营:“主君让我去传的军令,就是让关司马不再驻守此地。”

“……你在诓我?”

张余有些怀疑的盯着赵云。

“你若不信,便遣使去对岸,让关司马的人过来,我当着你的面给他们传令。”

赵云一把掰开手中的竹筒,取出其中简牍递给张余:“或是你挟我一同过去也行。”

这简牍其实高唐的贼兵已经看过了,也不用再掩饰。

“南北皆贫,行贾无利,吾弟且避居东平陵……”

张余也是识字的,看到了简牍上刻的字样:“刘使君的军令怎么跟商贾家书一样?”

“若不这样,高唐那边又怎会放我离开?”

赵云平静的看着张余:“你去传还是我去传?”

“刘使君这么做,那便是纵贼为寇了……不怕丢官论罪吗?兖豫两州的士族豪强在朝堂是何等势力,连我这等山野鄙夫都是知道的。”

张余将简牍还到赵云手中:“赵家郎自去吧……反正河对面的也无法攻过来,若他真退了兵,我数万人过河后他也拦不住。”

确实如此,张余其实是不太担心的。

济水以南没有关隘险地,若是张余的大部队过了河,关羽再厉害也无法阻止几万人入兖州。

“张兄,其实主君未必不能给你们一条活路……”

赵云临走前嘱咐了一句,然后跳入了济水。

他对刘备有一种奇异的信心。

无粮可食?

那是主君所虑之事,云只需将此告知主君,主君定有办法。

当晚,关羽退兵至历城。

隔日,关张二人弃了历城带兵东去,向东平陵进军。

赵云再次返回了济水岸边。

此时张余的大部队已经开始渡河了。

张余仍然在原地等着。

“赵家郎果然是信人。”

见赵云返回,张余朝赵云点头:“张某怕死,不敢与赵家郎同去见刘使君。”

“但若刘使君真能让我等乞命之人得活,张某即便抛却性命,也愿引万民相投。只是……若想使人活命,除非刘使君能与天下豪族为敌……”

……

几天后,平原县。

“数十万人?以青州如此形势……若要取粮得田,那便只能从豪族嘴里夺食了……”

刘备见到赵云后,说的话倒是和张余差不多:“子龙辛苦了,那张余已入兖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