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太子殿下可能比皇帝更加高明!
礼部侍郎看着在场的文官非常的不理解。
“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道理,连太子殿下都不知道吗?
为什么这么浅显的道理,天下人都不知道?
就连最基本的赋税上面,那些个生意人难道不知道我们在努力的让他们少交一点税吗?
少交一点税对他们难道不好吗?
为什么这些生意人都不理解我们?
还要跟着陈寒那样的乱臣贼子进行所谓的改革变法?
他们笨,他们脑子缺根弦。”
礼部侍郎大声的叫喊着。
他不理解陈寒的改革,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觉得好。
他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去反对陈寒的改革?
唯有他们这些文官看到了改革的危害。
即便他们曾经看不起的那些生意人,在被陈寒征收了高额的赋税之后,也没有站出来反对。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官员们普遍认为,低税收必然对纳税人有好处。
然而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以现在大明的例子,就显示出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陈寒很想跟他们说。
税收收入的不足,意味着朝廷不能充分的管理大明的资源。
这样实际上会对纳税人不利。
在改革之前,纵观整个大明,资金不足导致了许多朝廷职能的丧失。
其中最明显的不足就是,很多官员没有下乡的能力。
地方上面的行政管理与职能,完全交给了自治的村庄联合。
以三老为首的所谓的德高望重的老者,对乡村进行管理以至于让权力钻了空子。
大量的败类与当地官府勾结压迫百姓。
但现在却不一样,陈寒将这种事情都给通通摒弃掉。
不仅让税务稽查司深入到乡村这一级。
更是从此让权力可以下乡。
如此带来的职能上面的管理,让老百姓们从混乱的管理制度当中解救出来。
虽然他们会直面朝廷官府,但不代表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反倒因为有了朝廷直辖的能力,让他们中间不管是交税、还是服徭役之类的,都有了透明公正的制度。
不再被某些个人给利用。
但是这一切的改革变法,对于从旧制度当中走过来的儒家文化人而言,那就是异端邪说。
不仅是在税收上面就连基本的职能的改革变法,对于他们来讲那都是改变了祖宗成法。
那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所以礼部侍郎此时歇斯底里。
就因为随着陈寒的改革越来越深入,即便是在战争当中都能够感受得到他们害怕。
尤其是像礼部侍郎这种一直以来都以自己科举考试,当上官员为农的官员更害怕以后的改革会冲击他们的利益。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这种苗头。
比如现在陈寒在赋税上面的改革摊丁入亩、官身一体纳粮就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個官绅们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
就是将大量的自家的子弟培养成有功名的人,然后将土地都给挂靠在这些子弟身上,从此可以躲避赋税。
然而陈寒却将这一现象,完全给透明化了。
让他们从此之后也要缴纳赋税。
把他们的土地全部都给丈量完了之后,按照土地拥有多少来缴纳付税。
不再按照曾经旧制度的人头税来算。
人头税完全摊入到了土地税当中。
以前谁家人头多谁家就得多交钱。
可现在不一样了,谁家的地多就多交钱。
至于免除掉的人头税,全部按照之前赋税多少,摊到了田地税当中。
也就是说现在的田地税可不仅包含了之前的田地税,更包含了大部分人丁税。
那些没有田地,但是人口又多的穷苦百姓不用担心人头税了。
他们不需要隐藏自家的户口,那些黑户通通都冒了出来。
这些都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用在哪里呢?
既然土地税已经被免除,无需那么多人被钉死在土地上面。
那就可以到城里面去务工。
之前是因为有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人口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