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观星术在云海宗这种不是很纯正的道家门派已经近乎失传,但在玄真派这种传统道家门派中,还是有一些传承的。
玄机子作为玄真派的掌教,对晷冕这种观星之物多多少少有些研究。
看着玄机子研究了半天晷冕,李若曦微笑道:“玄机道友,这晷冕研究的如何?”
玄机子口中发出啧啧的声音,道:“贫道早就听闻,在观星楼上的这座晷冕,是两千多前儒圣根据玉晷冕建造的,玄妙无双,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若曦来了兴趣,道:“哦,玄机道友还对星辰之术有所造诣?”
玄机子谦虚的道:“造诣谈不上,只是我们玄真派毕竟是道家正统,门中倒是有一些观星之法,尤其在两千多年前的那场猎仙之战中,我派祖师从战场上得到了不少战利品,其中不乏天界之物。
在一个天界修士的储物镯中,我派祖师找到了几本观星秘籍。
因为观星术无法提高修为,门下弟子几乎没有人愿意将时间浪费在这上面,那些观星类的古籍,一直被束之高阁。
贫道从小对星辰颇为向往,偶尔翻看几页,也曾在玄真派山顶建造了一处观星台。
不过若论观星之术,如今传承最多,了解最深的依然是朝廷皇室,虽然最近万年来人间朝廷更迭数次,但观星术始终没有在历代皇室之间传承着。”
李若曦起身走了过来。
她和张青云一样,都觉得人间古老相传的玉晷冕不是俗物,里面蕴含的星图,蕴含着一千八百五十七颗星宿,名唤黄道总星图,是清朝雍正年间一个外国传教士绘制的。
一个雍正年间才出现的星图,竟然出现在了这个世界,而且在这个世界已经流传了十多万年。
李若曦又怎么会不感兴趣呢?
玉晷冕曾经有一段时间落在了李若曦的手中,可是李若曦这位女大学生对天文知识只是一只半懂,她和张青云一样,都只能通过玉晷冕召唤出那幅黄道总星图,无法解开传说中玉晷冕中蕴含的秘密。
不得已之下,李若曦也只能将玉晷冕重新送还给了皇室,试图利用皇室的观星术解开玉晷冕中的秘密,没准能帮助自己找到回家之路。
为了时刻掌握玉晷冕的秘密,她司天鉴中一直安排自己人,所以云虚子才会是她的人。
李若曦没想到,原来玄机子对观星术也颇有研究。
她走到玄机子的身旁,道:“哦,原来玄机道友爱好星辰之术,我对此术也颇有兴趣,研究多年却无良师,也无观星之类的玄妙书籍学习,目前也只是了解一些皮毛,有时间倒是想向玄机道友请教一二。”
玄机子赶紧道:“请教不敢当,既然尊主对观星术也颇有兴趣,有时间咱们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