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司马光所言乃陕北绥州招降一事,绥州陷于西夏数十年,当地边民首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因不满西夏国王谅祚的统治,秘密与大宋青涧守将种谔约降。宋夏之间的边民历来为双方争夺焦点,倘使招降成功,相当于多了一万余边民,且可趁机收复绥州。

陕西转运使薛向支持种谔,遂向赵顼上奏,赵顼听取薛向汇报后批准了招降计划。此事进行得十分隐蔽,连中书省与枢密院也鲜有人知,不知司马光从何处听来,此前竟上了道劄子专门反对此举,赵顼未回应,他便于今日又当面提起。

赵顼镇定道:“此事卿从何处听闻?”

“回陛下,臣居御史中丞之职,可风闻言事,不问由来。”司马光未直答,反以台谏官身份回避了赵顼的问题。

风闻言事,指本朝台谏官可凭流言、传闻上奏弹劾,属实则奖,不实不罚的传统,为保证台谏机构的独立,其风闻由来,甚连皇帝也无权过问。

赵顼无法,亦不愿与他起争执,遂道:“卿过虑了,此为外人妄传,并无招降一事。”

司马光蹙了蹙眉,心知皇帝在敷衍自己,追道:“陛下,若邻人窃己之财,己当以正言责之,岂可以窃彼之财相报复,如此行为与窃贼何异?”

赵顼头疼,他握了握垂在袖下的手,西夏屡犯宋境,掠财杀民,他欲夺回失地,如何便成了窃贼。

他忍耐着反驳的欲望,又听司马光道:“陛下拟任张方平为参知政事,臣以为其人文章之外,别无所长,且性格贪鄙,不当担此要职。”

赵顼不耐了:“卿言张方平贪鄙,有何实据?”

“臣所目见。”司马光道。

赵顼终于勃然作色:“是否每有拔擢,众臣便言不可,如此风气难道于朝有益?”

司马光见赵顼发怒,也起了脾气,分毫不让道:“知人善任,即便尧舜亦难为之,况陛下即位方始,若用奸邪,而台谏循默不言,陛下如何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