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八十三章 指腹

因为蓝溥信中所写,是请谢伯恩尽快联合先帝长子临江王燕榄,与他共同举事,以此得到各藩王各州府的响应,出师讨伐之举才能名正言顺。

前世临江王燕榄虽一直受嘉平帝的猜忌和打压,但在荣安郡王举旗起义,各地大小藩王纷纷响应之后,他则一直立场鲜明,至死也没有背叛自己的弟弟嘉平帝。

蓝璎之所以对这事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前世她在得知父母悲惨亡故之后,亦得知临江王燕榄因感念蓝溥之忠义,竟下令自己的藩地百姓和军队全部披麻戴孝,为蓝溥举丧。

这一世,作为先帝长子的临江王燕榄会如何选择?

他会否因为爹爹蓝溥的一封信而改变立场,转投荣安郡王谢伯恩,加入“靖难之师”攻入京都?

蓝璎不知,她只能守在家中,一边养胎一边静观其变。

开春之后,新上任的江南巡抚果然率领军队气势汹汹来夺取熙州府,但因有宋梁坚守城墙,他数次带兵皆铩羽而归。最后一次,他在慌忙撤军的途中因走错路被宋梁带兵截杀,出师未捷而身先死。

在这个江南巡抚数次攻打熙州府的同时,他手下亦有个别将领不时率少数队伍趁乱袭击梅城县。

梅城县虽有县令和宋仝安排的人在分别带兵守卫,但在纷乱的战火中,蓝家大宅仍然有两次险些被敌军攻破。一次是县令带兵及时赶到将敌军击退,另一次是两名蒙着面的黑衣人突然出现,以少敌多,以迅雷之势将那几十名敌军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这两名蒙面的黑衣人在杀光敌军之后就忽然消失,蓝溥派家中护院出去几番寻找都没找到。

唯有蓝璎心中清楚,这两名黑衣人定是陈明楷所派,他一直在默默践行自己的承诺。

七月,在宣州北河一战中,宋仝再次率领宋家军长驱直入,深入敌阵,一枪斩杀嘉平帝新封的大将军孟睢。朝廷军大败撤退至江州,谢伯恩的“靖难之师”迅速占领整个宣州,气势长虹。

北河一战刚结束,临江王燕榄就亲自率领藩地所有的军队来到宣州,正式加入“靖难之师”。

在加入“靖难之师”的诸藩王中,虽则临江王的燕榄的王爵低,军队人数少,藩国土地狭小,综合国力弱,但因他是先帝长子,身份尤显尊贵,所以被荣安郡王谢伯恩推举为起义各国军队之宗主,居各藩王之首。

随后不久,“靖难之师”发布征讨檄文,晓谕天下,以正出师之名。

檄文中指出,诸藩王起兵乃为“清君侧以靖国难”,实属无奈之下不得不做出的卫国自保之举,若皇帝肯杀韩子良等一众主张削藩之祸乱朝纲的奸臣贼子,则各藩王收兵归国,若皇帝执意保韩子良坚决执行削藩之策,“靖难之师”则奉先帝长子临江王燕榄为首,继续西征入京,杀奸臣正天下。

乾元殿上,嘉平帝看到檄文,暴怒不止,当场拔剑杀死殿上伺候的两名内官。

随后嘉平帝下旨,将临江王燕榄之岳家昌平侯和荣安郡王谢伯恩之师御史大夫景源两家,不分男女老幼,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