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他告诉苏葵,如果要加入作协的话,必须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并且拥有至少两部出版的独立作品,再经过成员推荐,理事会书记处共同讨论通过才能加入协会。

目前来说,苏葵的作品质量是够的,但数量不足。

如果她有意加入作协,就得继续创作有影响力的作品。

苏葵当然是有这个想法的,先不说加入作协能提高文学地位,能定级发工资这回事,就是她已经走到这一步,也没有中途放弃的道理。

她心中略微有了些想法。

考完试,苏葵还没有回家,就被赵东方请到了县委办公室里,他和向书记都在。

“上级领导已经同意我们在清河大队举行试点!”向书记看到她十分高兴,“苏葵同志,这次你可是大功臣啊!”

他告诉苏葵,调查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走访了无数公社大队,听取了所有群众的意见,他们把收集到的信息全都汇总上交。

“上面的数据触目惊心啊。”当时的领导是这样感叹的。

原以为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不想现在已经出现了大问题,为烧柴乱砍山林,做饭人多了浪费劳动力,家里不让养家畜食堂很快供应不足,多劳不能多得群众心里不满意。

桩桩件件的问题发展在一起,已经完全不利于生产。

除了那些家里的懒汉,几乎所有人一听说,那都巴不得尽快解散公共食堂,自己的东西他们想要自己做主。

上级领导听取了意见,经过几次会议的讨论,同意先在清河大队举行试点,如果效果好,更能鼓励生产,就推广向其他地方。

这件事情就交给向书记一力组织,下面的县城公社大队全力配合。

七月二十五日,轰轰烈烈的“解散公共食堂”在清河大队举行试点。

向书记亲自参与了这次解散活动,还让苏葵跟在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