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如苏葵所说,大家并不是失去了对娱乐的追求,这种需求是迫切存在的。
几位原本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之前因为各种原因移居港城,由于那里特殊的环境,通俗小说得到巨大的繁荣,甚至成为几十年后的经典。
创作通俗小说的几位作家随着他们的作品纷纷扬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两位。两人当年都是大陆移居过去的,对祖国的文化感情很深。
他们分别以“怀国”和“剑侠”的笔名在报刊上创作小说,尤其以武侠小说最为出名,影响力从港城延续到大陆,甚至在东南亚等国家也受到巨大的欢迎。
几十年来,他们的作品不断被传播改编。可以说影响力遍布整个华人地区,后世的人基本没有不知道的。
听了她的话,两人都笑了。
难得遇见一个年龄这么小的同行,连怀国起了交流的心思,问道:“小同志,我之前看了你的作品,发现其中带有很多通俗文学的影子,你写作的时候是怎么考虑到这个方向的?”
这才是他当初欣赏这部作品的地方,他能在作品中看到许多通俗的文学存在的影子,却巧妙地和目前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韵味,很是奇特。
苏葵道:“我创作的这部作品其实是想要通过一种让人愉悦的方式,让大家能在里面得到一些启发,倒没有刻意考虑过将通俗文□□用其中。”
连怀国没有因为她的直言而批评她的写作方式,反而夸道:作品能让读者感到愉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却听苏葵说道:“其实在让读者愉悦方面,我更加欣赏您二位的作品。”
谢剑侠笑了笑:“你还知道我们的作品?”
“略有一些了解。”
徐奚年这时道:“你们不认识这位小同志,这位小同志却是认识你们。”
徐奚年想起第一次在火车上遇见苏葵,和她交谈的时候,就和苏葵谈到了之前移居港城的几位作家,其中就有这两位。
当时苏葵就和他聊起过他们的作品。徐奚年当然认识这两位,知道他们所处的环境与大陆不同。见苏葵拿他们来举例,佐证通俗存在的必要性,当时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两人一听都来了兴趣,问起苏葵对他们作品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