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省亲

但李长安却觉得:既然自己只是王家的便宜外孙,这种情况下还是识趣回避吧,好歹也要给人家亲祖孙留出抱头痛哭的空间。

书房内,王言见李梦得文质彬彬一表人才也是满心欢喜,祖孙俩相见自然不会谈衣裳首饰这般迂回。是以,王言单刀直入。“李家在太原这几年行事激进,可是因为你家二郎?”

李梦得亦无意遮掩,便坦然道:“长安乃吾家千里驹。”

王言一听就明白了这些年李家的大动作都是谁的手笔,当下抚着长须发出了与他大哥一般无二的感慨:“二郎的婚事的确定地太过仓促。”

以王言看来,李长安的才干明显是为家族开拓的得力干将,当在朝中为他择一高门,强强联合锦上添花。钟璃虽说是钟氏二房嫡孙女,但父母早亡未免略有不足。

哪知,李梦得却摇头苦笑。“当初李家吞并张氏,短期内不可再触动钟家。钟家老太公指明要长安联姻,李家也是无可奈何。”

王言悚然动容,忙问:“张氏之事,难道不是钟、李两家联手?”

当年李长安拿出弹劾奏章向钟机表示可以填任何一个钟机想要的名字,钟机当时是断然拒绝的。可事后,钟家二房却授意手下弹劾张庆,悄无声息地夺去了张庆的官职。只因是钟家出手断了张氏与朝廷的最后一丝联系,王言一直以为吞并张家,钟家也有份。

李梦得沉静摇头,低声道:“张家害死长安的师父师娘,长安与张家早就势不两立。”

说着,便将当年那场大豆价格战向王言和盘托出。

古代政治家向来对经济手段并不了解,但王言见李长安在这一局中表现出的对人性洞察,就已忍不住拍案叫绝。“好!好!真不愧是当年那个破陛下谋算的麒麟儿!”

王言知道,李长安如此才干,想必对自己的前程也早有打算。与其自说自话,倒不如借风助力,也算是为王家结一段善缘。于是,他又正色问道:“李长安此来金陵……”

“长安此行,爷爷要他履任荫职,长安本人似乎并无异议。”说到这,就连李梦得也不免有些不解。

文宗子嗣、宰相外孙,注定了入仕的起步就与旁人不同。比如李梦得,他早在前来金陵之前就已知晓,外祖王言会将他的官职安排为河东长史。河东郡守吕波老迈,河东吕氏的子嗣又多为中层官员,做长史是屈就做太守是超拔。有王言相助,他们根本不可能与李梦得相争。如此一来,李梦得只要熬到吕波寿终,便可名正言顺地扶正河东郡守,并顺势将李家的势力推进至河东。这,才是世族子弟为地方官的正确路线。

至于为京官,那就当如王言这般。以文官入职,历经朝廷六部,步步高升直至朝廷宰辅。

可李长安这一回却是跑来给皇帝当侍卫的?这种苦力活,又何需世族子弟来煎熬呢?

李梦得看不明白的事,王言却是稍一皱眉便与李雍心有灵犀,当即抚须笑道:“观风!……既如此,就当将其送去陛下身边才好。”

然则,羽林卫向来被长孙肃经营地如铁桶一般。究竟该如何操作,王言还得细细思量。

至于李长安本人,在告辞了王言之后也没能顺利回房休息,他在半路上被王载的幕僚王佐给截住了。

王佐是来谢李长安厚礼的。

原本,李家为王家备下的见面礼是按王丽质的意思置办的。然万万没想到,这次王家居然还多了一个王佐。

好在,李家还有个办事滴水不漏的李长安。在李长安的周密安排下,晚膳后,王佐与王家的成员同一时间拿到了属于他的那份见面礼。

——印刷精美的成套典籍、保存完好的经典孤本、成套的黑白瓷器皿,再加上锦绣灿烂的丝绸,这是一份任谁也挑不出错的厚礼。

王佐显然很是喜欢这份见面礼,故而等不及明日就将李长安拦在了房内口。

直至王家的仆役奉上香茶,王佐又再度致谢。“李家所赠印刷书卷纸张洁白、字迹清晰、装订精良,足可传予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