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1587 字 2022-10-06

虞衡对这种封建迷信之说并不相信,见沈氏高兴,也就由她去了。

这会儿虞衡也挺忙,工部要建的那条从京城至青州的新水泥路,月底就要正式开工了。虞衡作为在这个时空第一个弄出水泥的人,一时间竟有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往大了说,这就是改变历史的壮举啊,能不让人激动么?

【那宿主真是激动得太晚了,红薯问世就已经改变历史了。照花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来看,估摸着到了后世,红薯起源地都要跟着变上一变。这才是真正的改变历史呢!】

好像还真是这样。虞衡挠了挠头,复又傻笑,“咳,这也挺好。”

忙起来的时间一向过得飞快,等到京城至青州的水泥路修了小半截时,时间也悄悄来到了十月,这个月份,对今年大宣所有的百姓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红薯该是这时候成熟了,赶紧挖一挖看看产量啊!

第59章 三合一

红薯这玩意儿吧, 其实大多数百姓目前为止都还没见过,就知道有这么个产量高得吓人的东西,还让虞状元封了嘉秀侯。名声响亮, 却不是人人都能见到的。

这也很好理解, 当初虞衡只让靖安侯府庄子上的佃户们种了红薯,后来收成不错, 禀报给了朝廷, 给自己挣了个爵位,种出来的红薯有一万斤都被胡尚书喜滋滋地搬回户部去了。

一万斤听着很多,具体分到各州,那就不那么显眼了。

尤其是红薯还是头一回试种,朝廷就算给了各州刺史分了一千斤, 但只要脑子正常的刺史, 就绝不会干出把红薯全给百姓的事儿,不得先把官府的试验田种上再说?

这也不是为了和百姓抢功, 毕竟红薯先前也就在京城种了, 能不能适应其他州的土质和环境还是两说,南橘北枳的道理念过书的都懂,农耕自古都是大事儿, 这等大事, 肯定要官府先来试探一下,看看具体的情况到底是不是像虞衡说的那样。要是倒霉, 碰上自己这地儿不大适合红薯生长,亏也是官府的试验田亏了,好歹没耽误百姓一年的收成,

现如今每一亩地的收成都是农户的命,若是出了什么差错, 是真的会上演卖儿卖女的惨剧的。

那岂不是好事变坏事?

不过,就算如此,听说过红薯一物的百姓们对此事也有极大的热情,数着日子算着红薯收成的时候,就想听朝廷给个准话,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喜人的亩产量?最重要的是,他们这儿地能种红薯吗?真种出红薯来了,这回官府种出来的红薯应该够给每家每户分上一点了吧?

这等大事,各州刺史也不敢怠慢,自打红薯种下之后,刺史们得了空就得过问一下红薯地里的情况,有费心的还亲自跑去看过几次,对着朝廷给的那本种红薯的册子一一询问负责伺候红薯的人,那上心程度,对待祖宗也不过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