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杨景澄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更是受到华阳郡公看重的证明。

兄弟二人一番谈话,把眼下局势剖析了个七七八八。然,说到底,于当下人微言轻的杨景澄而言,无非是多个心眼。上头的神仙如何打架,实非他能左右。而今可做的,竟只有好好种烟草的小事。

不过话说回来,若把勋贵宗室都拉下水,烟草未必不止拉拢之功效。自古以来以权谋私来钱总是最快的,有如此多权贵做靠山,加上自己的出身,恐怕整个长江以北都没别家什么事了。如此局面,不赚钱简直没天理。

华阳郡公并不是个爱闲谈的人,杨景澄今日收获颇丰,自然不便继续打搅。正欲告辞,忽听门外一阵喧哗。不由扭头看去,竟是顾坚秉大步走来,于门口通报后,对他朗声相邀:“我等预备去抄吴子英的家,杨千户随我同去?”

杨景澄噎了下,帝党中坚吴子英尸骨未寒,帝党心腹的锦衣卫就要去抄他的家,又是闹的哪一出?

华阳郡公轻描淡写的道:“忠臣吴子英已死,其家眷来锦衣卫闹事,便是叛变。给他嫡子留口气即可。”

杨景澄:“……”

顾坚秉眼神一亮,他猜对了!锦衣卫乃圣上威慑百官之所在,自然只有锦衣卫欺压旁人,旁人则决不可挑衅锦衣卫之威严。吴家子侄问锦衣卫讨公道,岂不是质询圣上决议?何况吴子英死因未明,吴家就忙不迭的跳出来落锦衣卫的颜面,其心可诛!

杨景澄虽涉世未深,几个月下来倒也积攒了些经验。经顾坚秉的提醒,很快想明白了关节。此时顾坚秉特来相邀,亦是对华阳郡公的讨好。于是,他恭敬的拱手道:“谢同知大人抬举,下官立刻去点出人马,随大人同去。”

顾坚秉暗赞了声上道,又收敛了表情,十分严肃的与华阳郡公道别,带着杨景澄一路往吴府疾驰。

吴府今晨惊闻吴子英暴毙,早已是哭声一片。吴子英之妻略知朝堂之事,已然慌了手脚。而吴子英的几个儿子,却是平日里醉生梦死,此刻全然弄不清楚状况。等到锦衣卫闯进家门时,吴子英之妻竟不知自家远房侄子带着旁支男丁挑衅了北镇抚司衙门,见到顾坚秉之时,还当是来了救星。

然代表皇权的锦衣卫何曾讲过道里?又何曾怜悯过妇孺?不待吴家人反应,各所小旗已如饿狼般直扑过去——擒贼先擒王,将吴子英的老婆孩子率先捆了,底下的仆从们立刻没了主心骨,一个个的抖如筛糠般的跪倒在地,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抄家抓人,锦衣卫最熟悉不过。不用顾坚秉指挥,亦不用秦永望与杨景澄两个千户说话,百户们自觉吆喝着手下人张开大网,有条不紊的开始搜寻。京城居大不易,即便是吴子英这等高官,也不过是三进带个小跨院的宅院。很快,内宅的女眷惊叫之声便传到了前头。

杨景澄习武之人耳聪目明,当即听见了女眷的声音由惊慌变为惨叫。而随侍在他们身边的几个小旗,则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顾坚秉侧头笑对杨景澄道:“听闻吴家的小姐们花容月貌,你可要带几个回去?”

一句话问的杨景澄竟不知如何作答,吴子英一把年纪,此刻待字闺中的大抵是他的孙女,皆是十几岁的女孩儿。他自幼身边美人环绕,自然不像某些人那般疾色;然他若说不要,那女孩儿们的下场……

见他踟蹰,顾坚秉笑道:“怎么?家里有河东狮吼?这倒不用担心,他们都是抄家的熟手,回头弄个宅子在外养着,神不知鬼不觉。夫人镇日在家,上哪知道去?再叫手下弟兄盯着点,我保管无事。”

杨景澄笑着摇了摇头:“多谢大人厚爱。只我还在孝中,不便纳小,还望大人见谅。”

顾坚秉原是想结交杨景澄,方借花献佛。不料杨景澄抬出孝道二字,他倒不好再劝了。唯有赞道:“世子果真知礼,有上古君子之风。”

二人说话间,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小姐们与年幼的爷们好似牲口般被拽了出来。厅堂上吴子英的夫人登时开始剧烈挣扎,嘴里呜呜咽咽的,却被抹布堵着,说不出话来。

百户戴玉林赶上前来,朝顾坚秉行礼道:“秉同知大人,吴家亲族皆已在此,小的听候大人分派。”

顾坚秉随意的道:“吴子英案牵连甚广,其家眷且带回北镇抚司衙门仔细审讯。”

“是!”戴玉林中气十足的应了声,转头吆喝兄弟们,把一群家眷妇孺皆用绳子串起来,欲往北镇抚司衙门送。锦衣卫粗暴的拖拽,夫人小姐等家眷只能连滚带爬的前行,说不出的狼狈。

尤其是绳子末尾拽着的那个孩童,看模样不过六七岁,接连几次跌倒又被拽起,精致的衣裳早揉成了盐菜,脸上不知被谁打的掌印清晰可辨,手背上更是有道狰狞的伤疤,正潺潺渗血。

牛四条头一回见此场面,加之他年纪尚小,忍不住低声道:“都是女眷孩童,他们不能轻点儿么?”

杨景澄沉默了一小会儿,道:“吴子英贪墨钱财掘地三尺之时,亦不曾想过会害死多少女眷孩童。”

牛四条哑然。他自幼生长在国公府,虽是奴仆,却比外头百姓过的好的多,一时竟没想起来被贪官污吏们祸害的天下而今是什么模样。

家眷们被拖出去之后,紧接着是一箱一箱的金银珠宝被抬了出来。权贵们为了防止窥探和觊觎,多半有地窖与密道藏匿财宝。但日常动用之物却在后头的库房。经验丰富的锦衣卫很快找到,并一一抬到了厅堂之上。一时间厅堂之内金碧辉煌,引得众锦衣卫口水直流。吴子英家真的太富了!

文书飞快的造册,登记好的箱笼送上了马车,跟在家眷的身后,缓缓的向锦衣卫衙门行走。此时天色将暗,红霞满天,正是朝中高官下衙回家的点儿。正巧路过的户部尚书谭吉玉眼尖的看到了熟人,皱眉问左右:“那可是吴子英家的家眷?”

激灵的小厮登时撒开飞毛腿,寻了个看着和气的力士,飞快的往他手里塞了块银子,低声打问起来。既然明晃晃的在大街上行走,便不是甚机密消息。得了银钱的力士三言两语把事情经过说了个清清楚楚。得了消息的小厮再次拔腿飞奔,回到了谭吉玉的车架前,如此这般的复述了一回。

“吴子英的子侄带着族人去北镇抚司衙门讨公道?”谭吉玉瞬间抓住了要害,脸色登时一沉,眸光中寒意乍显!居然有人唆使吴家子侄闹事,这个人,是谁?

第135章 抄家    吴子英的家眷箱笼与谭吉玉……

吴子英的家眷箱笼与谭吉玉的马车交错而过,与此同时,谭吉玉的心腹飞快的散开,消失在了京城错综复杂的巷道里。

北镇抚司衙门灯火通明,五个千户所的大小官员与力士们进进出出,牢头余锋带着手下在诏狱里来回巡视。

而顾坚秉与杨景澄并秦永望依旧留在吴府,清点核对着抄出来的物件清单。很显然吴子英有个能干的夫人,家里的账目理的清清楚楚,锦衣卫拿着吴家账本按图索骥,寻宝、整理、造册、封箱、运出五个环节井然有序,如行云流水般,安静且快捷。

高耸的火把将吴府的院子照的宛如白昼,顾坚秉背着手看着文书笔下一行行成形的文字——赤金元宝五十个,每个二十两,合计黄金千两;生金沙两箱,合计三千两;白银砖二百个,每个五十两,合计白银万两;制钱四千串,折银二千六百两;赤金首饰共五十六件,珠宝俱全;珍珠衫两件,珍珠挂八件,珍珠两匣;金碗十二对;金碟六对……白狐皮两张,青狐皮十六张,貂皮二十四张……素绫三十二匹,纹绫六匹……

粗粗一算,此处已近十万两的巨资,这还没算房产田庄。饶是久经沙场的顾坚秉亦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我原以为都察院那几位已是人中龙凤,不想比起吴大人,怕是得自愧不如了。”

杨景澄冷笑:“所以去岁冬季里边关将士皆无兵器衣裳粮食,一个个缩在城中不出,任由蒙古劫掠。”

秦永望听得此话,忙撞了撞杨景澄,示意他慎言。顾坚秉倒没放在心上,只叹道,“是有些过了。”

杨景澄看着正源源不断往外搬的文玩珠宝,手脚竟有些发麻。如此家底,非雁过拔毛而不得。那许多年来,九边到底被克扣了多少?九边对圣上有无怨怼?

且就在方才,他忽然想起当日三司会审时,太后系官员对驿站可谓了如指掌,反倒是兵部这头对驿站一无所知。那有没有可能,太后在故意纵容吴子英等人贪腐?如若他是太后,只消将攫取的银钱分润一点给康良侯等人,此消彼长之下,太后党的战斗力将对帝党形成绝对的碾压!

兵权,方是争权夺利时最重要的砝码!杨景澄倏地冷汗涔涔,九边果真倒向了太后,那他们的一切挣扎谋划皆为徒劳!想到此处,地上的金碧辉煌几乎刺到他晕眩。不知道现将这十几万的巨资送往边疆还来不来得及。

顾坚秉显然没想到此层,还在那与秦永望嘀咕此番锦衣卫能分多少。又笑对杨景澄道:“听闻世子喜欢精巧物事,我瞧着他家的金银首饰着实不错,要不你先挑几盒?”

杨景澄正被自己的推演吓的后背发毛,哪有心情挑首饰,勉强摇了摇头,道:“我不缺这些。”

顾坚秉只当他当官时日短脸皮薄,忙压低声音道:“世子无需顾忌。搜寻的小旗力士们,谁不往自己怀里揣些东西?文书心里有数,你瞧他写的各项数目,总比箱子里的少些许。不然哪有抄家那般齐整、色色都是整数的。那些多出来的零头,正是与你我的茶钱。”

顿了顿,又笑道,“世子也别嫌少,今日是今日,待造册入库后,该分给世子的,谁也不敢短了。今日世子定然回家晚些,拿几匣子珠宝首饰哄夫人开心也是好的。”

杨景澄神色复杂的看着顾坚秉,心道,你倒是无所谓从何处刮地皮,我却是宗室子弟。若有一日朝廷不稳,不论是华阳郡公落败还是民怨沸腾,我都是该叫扒皮抽筋的那个!攒首饰有个屁用!攒再多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顾坚秉全然不知杨景澄已然思绪万千,自顾自的在那传授着官场规矩:“不过别看我们抄家得的多,真落到咱们衙门的,最多两成。剩下的八成都是要敬上的。”末了又有些惋惜的道,“我们郡公着实清正廉明又忠心耿耿。原先那位指挥使,正是截流超过半数,方被圣上杀头的。”

顾坚秉一番话,听的杨景澄竟不知该从何处点评。放任臣下贪污,而后养肥了杀猪以丰内库……怎么听着就那么昏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