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

“名气那么大的方应物居然只是第二,啧啧。”这是欲言又止党。

“听说方应物似乎是商相公的关门弟子,许多人都看好的,怎么连第一也拿不到,莫非考场上发挥失常了?”这是天真纯洁党。

“案首是云峰吴家出来的,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云峰吴家,所以你懂得……”这是故弄玄虚党。

“你们懂个屁,传言说大宗师是万首辅派来的,当然不会给商相公的关门弟子好脸色。若不是方应物实在刷不下去,只怕根本上不了榜,但案首是没有了,倒是让吴家人捡了一个案首。”这是深谙内幕党。

“对,你看榜上写得清清楚楚,第二名方应物是补一等廪膳生员,而案首吴绰只能充当二等增广生员。这说明吴绰答题不如方应物,里面明显有猫腻。”这是细节分析党。

几人七口八舌地议论着走了过去,吴绰吴公子脸色已然黑了下来,黑得就像乌云。

他这么努力勤奋,为什么别人没有认为他实力出众,靠着真本事力压方应物才得到的道试案首呢?他的成就和是不是吴家人有什么关系?和大宗师偏向有什么关系?

至于廪膳生员和增广生员,那是方应物瞎猫碰到死耗子!大宗师只出了春秋和礼记题!

方应物正好治春秋,所以能默写并答题;而他不是专攻春秋礼记的,所以只能依赖自己涉猎广泛和强大的基本功底,勉强靠着印象答题,但默写是肯定不行了!

而名次是靠着四书题排列的,和五经题无关,这帮愚民怎么什么都不懂也敢乱喷!

吴公子悲愤委屈地想掉眼泪,不知该去对何人倾诉。

方应物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只得拍拍吴公子肩膀,语重心长道:“这不是你的错,错的是全世界。

些许市井流言不足为虑,你还年轻,不要太将这些毁谤放在心上。来日方长,我看好你,下次为本县再夺回浙江解元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对方同学的吹捧,吴公子不领情,得到案首的喜悦顿时无影无踪,气咻咻地甩袖走人了。

方应物回到了住处,也就是项成贤宅子里。洪松和项成贤这一对都在厅上坐着闲谈,看到方应物进来,不约而同齐声问道:“第几名?”

方应物苦笑道:“二位兄长不问是否上榜,只问名次第几,就这么敢肯定在下能中试么?”

项成贤打趣道:“考试前两天,能偷偷进县学和大宗师密谈的人,能不中榜?”

洪松耿耿于怀地叹道:“风气不旧,人心不古,我不知道该偏向方贤弟还是该坚持道义了,吾将上下而求索兮。”

项成贤扭头紧张地叮嘱了一句:“洪兄千万别跳河。”又转过去催问方应物道:“到底是第几?”

方应物答道:“第二,案首是云峰吴绰。”

“那也不错,吴绰为案首也是挺可喜的。另外,难道大宗师真的补了你当廪生?”

“是的,榜上写明了,一共五人上榜,都列出了进学后的等次。”

项成贤和洪松都是优秀廪生,但他们没有方应物这种才进学便登顶的机缘,都是考了两三年岁试才爬上来的。听到这里,两人便拱手道:“恭喜方贤弟,以后就是同学了,下次乡试我们要三人同行了!”

但洪松又忧心忡忡道:“县学廪生只有固定二十个名额,去年方前辈中了解元,才空出一个名额,有不少人对此虎视眈眈。这次方贤弟因为大宗师插手,直接成了廪生,只怕县学里有学霸不满了。”

“学霸?”方应物愕然,一股熟悉而亲切的味道扑面而来。

上辈子在学术界经常听到学霸这个词,他的老师也勉强算是其中一员,而方应物也是朝着成为学霸而不懈努力的。难道回到了大明朝,这年头也有学霸这个词么?

“你也要进学了,有些事情也该知道,愚兄提前给你提个醒。”项公子语重心长道:“县学是分成两大社团的,分别是东社和西社。”

方应物继续愕然,社团?这年头也有这个名词么?他是要进县学还是混黑道?

项成贤继续道:“东社就是来自我们锦溪和云峰、赋溪等县城东边这里的,西社是来自县城西边威坪、蜀阜、小金山、慈溪等地方的。这回我知道西社那边有个老学霸想要这个廪生名额,你小心为是。”

方应物疑惑道:“难道东社就没有学霸么?”

项成贤语塞片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已经是廪生了,所以你不用担心。”

洪松不屑道,仿佛项公子不在身边似的:“这些学霸殊为可恶,也不求上进,只靠着年资深在县学胡混,专门在考试、贡生等时候上下其手,赚一些黑心钱。

但方贤弟你放心,进了县学有我们东社照看,不会叫你轻易被欺负了的。”

方应物万分苦恼,“在下好像不属于东社啊。”

项成贤笑道:“方贤弟若有志气,不入社也不是不可以,愚兄并不在意。但是如今这世道,文人结社渐渐成风,还是顺应下风俗的好。”

方应物叹道:“在下出自花溪,花溪在县城之西,入东社岂不名不正言不顺?”

项成贤大笑道:“你心思真多!你入了东社才涨吾辈士气!”

方应物也笑道,“不过两位兄长放心,学霸我是不放在心上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谁若想拿我树威风,一时三刻之间立即让他垮掉!”

洪松摇摇头,劝道;“方贤弟还是不要太小看别人好,进了县学你就明白了。”

第七十章 入学

方应物在项宅吃过了午膳,就往回返了。虽然他最近总是在县城与上花溪村之间来回往返,又经过一次考试,身心比较疲劳,但他不能不回去。

今天报信的人肯定要把消息传回上花溪村,村里肯定要祝贺他,如果他不露面,只怕要被乡亲们会认为自己看不起他们。

回到上花溪村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果然村民都热热闹闹地聚集在院子外面,三五成群地议论着什么。

墙上则贴着多少年来千篇一律的捷报:贵府少爷方应物,今蒙提督浙江学政李,取中为成化十四年淳安县岁试第二名秀才,乡试联捷。

应该说,方应物这秀才远不如他父亲两次功名重要。

八九年前,父亲方清之中秀才乃是上花溪村方家第一个功名,意义当然非凡;至于去年的乡试解元更不消说,远不是秀才可以比的,全村人都因此而受到恩惠。

但村民还是很热情地自发聚集起来,向方应物道喜,同时捎来了很多自家的米面油等东西为贺礼,只怕当年方清之也没有受到这种待遇。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方应物为村里做的事情太多了,从反抗胥役敲诈到争夺里长,无不是方应物一手操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