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自己抢了他的创意和风头,那又怎样?如今话语权在邵家手里,方应物就算跳出来做一样的事情,那也将被别人看做东施效颦,自己半点不受影响。

若方应物因不忿而出面指责自己,或者说什么诽谤之语,那也要有人相信才是。看现在这个样子,谁会信他?

但不知怎的,没见到方应物到场,邵公子同时还感到松了一口气。这大概说明方应物死了心,至少可以避免什么不受控制的意外发生了罢。

心里计较已毕,邵公子“毅然”、“决绝”地转身,在众人崇敬的目光里,大步向镇守太监府大门行去。

门官已经从门房中走了出来,横拦在当中,对邵公子呵斥道:“来者何人!”

邵公子双手奉上文书,高声道:“在下杭州府府学生员邵琛,特来向镇守中官上书!”

门官表情阴晴不定,知道今天这事小不了,不是他能决定的。便收了文书,迅速闪进大门,向自家主人禀报去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伪君子与真汉子

邵琛的手书递了进去,接下来就是等待了。如今在镇守太监府门前,这几百号人完全没有聚众鼓噪的热闹,反而摒心静气的极其安宁。

众人都晓得,动真格的时候到了,目光都死死盯着大门口,不知道片刻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万一出现手持凶器的大队人马,那还是开跑比较好……不求跑得有多快,只求跑得比别人快几步。

唯一心态比较轻松的只有主角邵公子了,他当然不担心,五百两银子都花出去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几通鼓响过,府邸中门大开,当先走出两列仆役,其后有位保养得当的白皙中年人出现在众人面前。

虽然外面围聚人群里大都不认识此人是谁,但见他头顶三山帽,身穿绯红袍,胸前绣着不知是什么动物的华丽图案,外罩一袭薄纱衫。这样的穿戴,除了镇守中官李太监还能是谁,在杭州城里只怕找不出第二个。

邵琛站在门下,猛然见到李太监,心里陡然晃了晃,有点紧张起来。

邵公子毕竟年纪不大,刚才他一路过来的言行举止,那都是昨晚演练了无数遍的,所幸只需泛泛而谈。而且今天演得很投入,仿佛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其中,便没有出纰漏。

但是再怎么演练,也无法取代面对面的实际接触经验,特别是与李义这种高高在上大人物的实际接触经验。所以这时候,邵琛居然愣住了,呆呆望着李太监不言不语。

李义皱了皱眉,但却哈哈一笑,对邵琛道:“当面的这位可是邵秀才?”

邵公子猛然惊醒过来,连忙答道:“正是在下。”

李公公赞道:“果然是声名渐起的少年才子,叫我忍不住特意出来相迎。”又伸手道:“还请入内一叙!”

其后邵公子便随着李太监,进入了镇守太监府。

周围众人看到这一幕,无不目瞪口呆,如梦如幻。他们事先或许有千百种预料,甚至最坏的打算都做了出来,但怎么也没想到是这副情景。

这高高在上的镇守太监看了上书,居然亲自出来接见?而且态度不但不恼羞成怒,而是十分和气,甚至可以说很放低身段、刻意结好读书人,简直不可思议。

想至此,众人不由得有些兴奋,莫非冥冥之中真的有浩然正气,能迫使堂堂的镇守太监礼贤下士,向读书人低头?邵公子威武!他们同样作为读书人,与有荣焉。

大门再次关闭上,但这次门外众人不复紧张了,议论纷纷谈论着今天可能的结局。如果能迫使太监让步,他们这些参加了今日盛会的,自然也个个脸上有光,以后也是一种资历。

这时候,又从街口那边走来一人,众人议论得正入港,谁也没有注意到。但此人慢慢地走到了镇守太监府的大门里,还是引起了注意。

有几个人已经认出了来者是谁,交头接耳地介绍道:“如看得不差,此乃淳安方应物也。上个月很是出名的,诗词极好,也曾献策朝廷,当时人称小国士。只是不知道他今日要作甚。”

众人拿眼看去,却见方应物也掏出一封文书,对门官朗声道:“在下听说有市舶司中官当街殴死读书人,人神共愤也!但李太监却包庇人犯,使案情迟迟不能了结,与同案犯有何异哉……少不得要将此等劣迹上书朝廷,弹劾不法!”

众人顿时明白了,这情况与邵公子一样,也是来署名上书的。没想到有勇气的人不止一个,还有第二个!

只可惜,已经有第一个了,真所谓第二个虽然也很值得敬仰,但相对就不显得出彩了,方应物还是晚来了一步。

又一个蹬鼻子上脸跑过来寻死的?门官极其不悦,但看到方才自家主人的态度,他也不敢怠慢,拿着方应物的书信,再次去里面禀报了。

众人倒是不为方应物的安全担忧,毕竟有刚才邵琛的例子在前。相反,还有羡慕方应物运气不错的,刚好能赶上这个节点,毫无风险地表现一把。

说实在的,方才邵琛被礼贤下士地请进去后,围观人群里很多人也都跃跃欲试,产生了若干念头。但人在外面站着,写文章实在不便,就算现写也难免会遭到东施效颦之讥,所以众人只好暂时放弃了这个心思。

而方应物上书,显然也是提前准备好的,一样的有勇气去问责太监。只可惜时机差了些,不能收到最大效果。

众人一边闲谈着,一边用余光瞥着大门,猜测着李太监会不会还要出来迎接?

这时候,镇守太监府忽然门户大开,随后立刻冲出来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兵丁,团团围住了方应物。

“你就是方应物?”兵丁头目上下打量着问道。

方应物面无惧色地答道:“正是在下!”

“啪!”那小头目忽然猛然伸出一只巴掌,狠狠拍向了方应物的脑门。方大秀才躲之不及,一顶儒巾被打落在地方,发髻也被打散,不是披头散发也差不多了,着实狼狈不堪。

“多管闲事的东西!你简直吃了雄心豹子胆,胆敢责问李公公,还敢要上书朝廷弹劾李公公?”那头目咬牙切齿地骂道:“今日不给你点教训,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众人又一次的没想到了,而且再一次的目瞪口呆,怎么这次又和预料得不一样?

还没反应过来时,却见那边兵丁已经动了手,毫不客气地三拳两脚把方应物按倒在地上,并使了牛皮绳困住方应物双手。其后又极其粗鲁地将方应物从地上扯起来,拖向镇守太监府里。

兵丁一边动手拖着,一边骂骂咧咧:“不知好歹的小酸丁,进了府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方应物也毫不软弱地破口大骂:“天日昭昭,尔等这些走狗爪牙胆敢如此横行,简直就是城中豺狼!我乃有功名之人,李太监真敢再毙了我不成!”

砰!大门又紧紧地关闭上了。却从里面传出几句放声高歌:“少保坟前说英雄,不负青衿不负生。从容取义非难事,犹记当年此日情!”

众人亲眼目睹了活生生的这一幕,心里不由得同仇敌忾。斯文扫地,简直斯文扫地!

可是,邵公子与方应物同样是要上书弹劾,但两人的遭遇反差竟然如此之大,大的令人难以理解!

一个是被好言好语,捧着进去商议了;一个却是简单粗暴地连打带骂的绑了进去,很可能在里面还要遭遇酷刑。

这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