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页

他又揉了揉额头,筹划起自己的事业。未来三年就老老实实地当好官二代和狗头军师角色罢,这也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不只是方应物,楼中大多数人都有点失意,毕竟六十多人里只有七八个中的。长吁短叹的长吁短叹,借酒浇愁的借酒浇愁,甚至已经有人提前离席了。

王阳明他爹见方应物意兴阑珊,便安慰道:“方公子何须灰心,还有几个名次没出来呢。”方应物摆摆手,“自家事自家知,微末之技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你也是本省前三名,怎么能如此自堕士气,平白叫人看不起!”另一边李旻突然插了句嘴。

这时候,忽然楼下再次喧哗起来,然后看到项成贤狂奔着跑上楼,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道:“大喜!大喜!”

楼中众人注意力便被引了过去,这时候还能有什么大喜?

有个报喜人从项成贤背后闪了出来,拿着大红帖子,低头一字一句的念道:“成化十七年辛丑科会试第一名会元,浙江淳安县方应物!”

我靠!方应物从席位上跳了起来,考官真的眼瞎,不,是有眼疾了吗?这里面一定有黑幕!

会元虽然不是状元,没有实质性意义,也不会根据会元授官,但会元好歹也是三元中的一元,也是一个天下第一啊!只要是读书人,谁不想要这些虚名!

虽然方应物一直自我告诫,无论得失都要淡定,不能丢了体面,但此时他还是忍不住紧握双拳高高举起,狂放地哈哈大笑,声波绕梁不绝。

不管里面有什么猫腻内情,先爽过当下再说,过把瘾再死也不迟!

众人看在眼里,并不觉得失态出格,若换成自己十九岁中了会试第一,只怕比方应物还要癫狂。

不知谁带了头,满楼人一起鼓掌喝彩起来,犹如雷鸣,响彻醉香楼,估计再传出去二里地也没问题。这可是天下第一名,值得所有人为之折服!

站在楼梯口挤不进来的项成贤在外面高呼道:“方贤弟!此情此景,作诗自贺罢!许久不听你出手了!”

真是心意相通的好兄弟!方应物先前的落寞一扫而空,踌躇满志地环视四周,朗声诵道:

“三百人中第一先,花如罗绮柳如烟!绿袍着处君恩重,黄榜开时御墨鲜!足蹑青云辞白屋,手攀丹桂上苍天!时人勿讶登科早,月里嫦娥爱少年!”

虽然有点词不达意,眼下还没到绿袍着处、黄榜开时,而且更像是状元口气,还借鉴了古人几个句子,但却无可挑剔的应景,会元也是第一啊。

三百人中第一先,月里嫦娥爱少年,可不就是眼前此人么?

第三百一十四章 享受过程

东方渐晓,一夜未眠的方应物没有半点困倦之意,他仍然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充满了精力,容光也是神采奕奕。

不过不说,今晚众人亲眼见到了一个科举界的传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故而世人很热衷于对科举成绩进行各种排列组合,比如父子两进士之类的。

方应物这当然也是属于父子进士的小传奇,而且是前后两科双进士。除此之外更大的传奇是,父亲方清之是解元,儿子方应物是会元,比父子进士不知稀罕了多少倍。

不过再令人难忘的盛宴,也终有曲终人散时,宾客一个个的辞别,离开了醉香楼,只留下了楼上楼下的残杯剩盏和满堂狼藉。

但方应物兴奋尚未退去,他看着渐渐空虚的大堂,忽然有点难以忍受这种冷清。

“走!去礼部那里看榜去!”方应物高声招呼着项成贤道。但项成贤却打了个哈欠,莫名其妙道:“结果都已经知道了,还去看什么榜?”

方应物很有哲理地说:“吾辈为人做事,既要注重结果,也不可轻视过程。也就是说,不要那么功利,要学会享受过程,懂么?不体会一下人山人海、挤来挤去的看榜感觉,就像新年不逛庙会,怎么能算参加过科举?”

项成贤听得头有点疼,皱眉揉着太阳穴,“方贤弟不要念叨了,陪你去就是。”

方应物与项成贤正要走,忽然看到店家匆匆赶来,对方应物道:“方公子请慢走,小店承惠银子一百零六两五钱,项公子之前已经给过三十两定金,其余银两是现结还是到府上讨要?”

方应物盯着店家良久,万分疑惑道:“我可是在贵处吃酒时得到中了会元的消息。”

店家掌柜点点头,“小的已经知道,恭喜方公子!”

方应物更加疑惑地问道:“书中故事里,每每这种时候,都是店家大笔一挥,免掉新科贵人所有酒菜钱,并索要诗词文字以求沾喜气。怎么到了你这里,非但不免掉,竟然还是一钱不少的索要?”

店家掌柜脸色一黑,“书都是你们读书人写的,当然喜欢编这种读书人白吃白喝、美人倒贴的故事。若一家老小全靠这个吃饭,谁肯为无亲无故的人免掉酒菜钱?再说方公子这次是六十多席面的大数目,哪里敢全白赔掉?”

又想了想,那掌柜便很肉痛地继续说:“若实在不行,免掉方公子五钱零头以为贺礼如何?”

与俗人没有共同语言啊!方应物挥了挥手,“剩下的银子,你三日后去西城方编修府上找我讨要!”

随后方应物与项成贤带着随从离开了棋盘街醉香楼,向北面不远处的礼部而去。按规矩,会试在贡院填好后,要送到礼部张挂。

等方应物和项成贤赶到的时候,只见得礼部外面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端的是热闹非凡,人流比庙会还拥挤。草草一看,至少上万人聚集在礼部墙外。

又有百十个军士从人群里杀出一条血路,在照壁下面架好一圈栅栏,然后才由十几名小吏七手八脚地把长长的榜文张贴起来。

榜文上每个字都有碗口大小,距离稍远也能看得清楚,但人群仍然争先恐后地向前拥挤过去。

项成贤项大公子随着人群走了几步,然后便找不到方应物了,显然是被冲散了。他没管这许多,在家奴护卫下奋力挤到最里面,抬起头向榜文看去。

先看看最末尾,果然在倒数第五排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正是第二百九十名;然后他又费尽力气地转身扭头,向另一端榜首望去,也没错,第一个赫然正是方应物的名字。

有道是眼见为实,耳闻为虚,亲眼看到和耳闻相比较,感触当然截然不同。

一边在人群里被挤来挤去,一边端详着榜上自己的名字,项大公子这才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充满了心头,这是真的,这不是做梦!

晕晕乎乎的快感中,项大公子醒悟到,方应物说,要享受过程,而且拉着他过来看榜,果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愧是能中会元的人。

不知不觉从人群中被冲刷出来,项大公子左顾右看,却发现方应物站在人群外面某处,昂头负手而立,眼神深邃而飘渺。

他又注意到,方应物身上衣衫丝毫不乱,好像没有挤进人群去,只在外面等着似的……难道方应物所谓的看榜,就是跑过来站在外围看人群热闹?不愧是会元,高人行事,高深莫测啊。

项成贤很不解地走过去,可是他一直走到方应物身边,也没被方应物注意到,方应物的眼神依然很飘渺地注视远方。项大公子正要开口说话,忽然从右边方向有些议论声传了过来。

“这次会元竟然只有十九岁,何其壮哉,国家又多一少年英才,不知道是不是我朝最年轻的会元?”

“应该算是罢,比他还年轻的李东阳和杨廷和都不是会元。我还听说这方应物是翰林院里一位方编修的儿子,真是虎父无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