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孙策、刘繇这些重要人物,暂时在鱼复城中休息了一天,次日便要北上凉州,去见李铮。
翌日出了鱼复城,坐在巨力兽车上,孙策看到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丰收景象——成熟的参稻一望无际,好似黄金海洋一般!
大道上的农人,赶着一辆辆马车,上面盛满了一颗颗如同小拇指肚般大小的参稻,清幽幽的响起飘散在空气中,是如此的诱人!
田垄中,农人们摆弄着一些从来没见过的器械,是热火朝天。
这些农人个个面露喜悦,个个满面红光,这一切一切的场景,无不引的车中的诸人尽皆失神。
良久,才相继感叹出声。
……
孙策和刘繇最后抵达灵州,在他们之前,曹操、陶谦、刘备、公孙瓒、刘和与鲜于辅、刘表,以及袁绍和袁术麾下的文武,俱皆早早的抵达了灵州,被安排在九洲城暂时居住。
来的早的,在这段时间里,几乎将整个九洲城还有灵州,都逛了个遍。
并对李铮治下的各种政策,做了一番深入的了解。
同时,这些原本或是互相敌对,或是相互算计的诸侯,在这段时间里,反而成了好友。
其中的造化,端端是难以言喻。
神州草场,李铮的书房之中。
一干重臣尽皆汇聚于此。
荀攸、贾诩、戏志才、田丰、荀爽、荀衍、周林等济济一堂。
李铮端坐上首,看着诸位重臣都是红光满面,脸上也露出了轻松喜悦的表情。
“而今各地诸侯尽皆抵达灵州,各地的百姓、各诸侯麾下的军队,合计近千万人,还需谨慎安置,不要出任何问题。”
荀攸笑呵呵的答道:“主公请放心。虽然人数不少,但准备充分。各级官吏严阵以待,安排起来,是游刃有余。”
李铮微微颔首,道:“而今治下突然增加如此多的人口,土地是否够分配?”
“不够。”荀衍答道。荀衍是民事部的部长,专门负责安置百姓,分配土地。
“我们民事部已经有了决议。”荀衍继续道:“而今益、凉、并三州与关中四地,空闲的土地,按照惯例分配方案,最多能安置下五百万人!也就是说,还有将近五百万人没有土地。所以我们民事部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开荒!”
李铮微微颔首:“不错,开荒是必须的。这个提案,我允了。”
第六十九章 国号
李铮治下四州,面积两三百万平方公里,要安置下三千多万人其实是绰绰有余。之所以现在没有足够的土地,是因为野外还有大片大片的荒地没有开出来。土地的利用程度,不高。
眼下这个情况,不可能从百姓手中收回一些本来早就分配下去的土地,转而拿来分配给刚刚并入的百姓。这样也许会导致本地百姓与并入百姓的一些矛盾。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开荒。
反正李铮手里有足够的粮食,完全能够支持这并入的千万人用到明年秋收。
“并州、益州这两地,土地利用程度最低。分配不到土地的百姓,就安置到这两州开荒。这事关系千万人的生计与我治下的安定,要严令各地官吏做好工作,不得出任何纰漏。”
李铮说完,转言对戏志才道:“那么此番各地诸侯并入的军队,人数又有多少?”
“五十万出头!”
戏志才答道:“平均每个诸侯麾下有五万人马。尤以原袁绍麾下、刘表麾下还有袁术麾下的军队最多。但其中精锐少,多是最近才强征的青壮。”
李铮微微点头,道:“五十万太多。告诉这些兵丁,不愿意从军的,立刻离开军队回去务农。剩下的尽皆遣往白水川进行新兵训练,甄选强兵,淘汰弱者。定额嘛,就为十万。”
“遵令。”
言罢,李铮又转向荀爽,道:“伯父,立国之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荀爽抚须一笑,道:“已然准备妥当……不过按照我与伯喈等几人的看法。立国的日子,当定在九月初九最好。”
“九月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必敬饬。当大飨,尝牺牲。告备于太一。”
总的来说,就是趁着丰收完毕、祭祀祖宗和天神的大好时机,建立国家。
李铮微微颔首,笑道:“好,就定在九月初九!今日是九月初三,也就是还有五六天……嗯,布告出去吧,让我治下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好消息!”
“主公英明!”
“主公,立国在即。国号为何?”
田丰道。
“国号……”李铮一愣,不由呵呵一笑:“我差点都忘了这事……诸位有何建议,说来听听?”
“主公崛起于西凉,不如立国号为‘凉’,称大凉帝国!”
“不妥不妥!主公根基在神州草场,不如立国号为‘神州’,称神州帝国!”
“不如以‘九州’为国号,有囊括八荒四海之意!”
“这倒是。九洲城为国都,以九州为国号倒也可行。”
李铮看着下面争得面红耳赤的一干重臣。不由会心一笑。
良久,才摆了摆手,道:“诸位不用再争了,我看就定国号为‘起源’吧,称起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