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舰长之后,白佑彬立即利用陈锦宽给他的“示范”权力,雷厉风行的推行改革。
首先,他提拔了五名平常表现优秀,拥有高中学历,只是资历较浅的士兵为士官,并且赋予了他们足够的权力。随后,白佑彬当着全舰官兵宣布,文化科目成绩将与日常考核挂钩,而且所占比重与专业训练成绩同等。
三个月后,在大部分士兵的文化成绩都达标之后,白佑彬将改革推入第二阶段。
按照他在学院学到的方法,战舰上的士兵采取“三一配置”,即任何岗位上的士兵都要掌握除本专业之外,另外一项技能。战舰上,能够胜任任何一个岗位的士兵数量超过了所需数量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高强度的训练。
万幸的是,以白佑彬在舰队的关系,加强训练强度的问题还不大。至少,泗水港口司令部的后勤补给军官不敢克扣“秋波”号的燃料与训练弹药。另外,白佑彬还通过关系,找谷卫东上校特批了一笔训练经费,并且用这笔经费建立了奖励制度,以此激励士兵的训练与学习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刻苦训练,白佑彬有了第一份收获。
在当年八月份举行的“南洋支舰队大比武”中,“秋波”号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拿下了驱逐舰类射击、航海、雷击以及补给等四个科目的第一名。白佑彬也因此一举成名,他的训练方式得到了江洪波的重视。
随后,“秋波”号驱逐舰所有官兵得到了南洋舰队一等嘉奖令。
要知道,在六十九年的“大比武”中,“秋波”号的成绩在支舰队十多艘驱逐舰中,排名倒数第三!仅仅一年的时间,准确的说,是半年的时间,白佑彬就把这支人人都瞧不起的团队打造成了南洋支舰队最优秀的驱逐舰团队!
凭借“大比武”的优秀表现,十一月,“秋波”号作为帝国海军急先锋,第一个抵达了雅加达,并且支援上岸作战的陆战队官兵,在总督府解围战斗,以及随后撤出总督的行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秋波”号驱逐舰也因此在一年之内第二次获得了南洋舰队一等嘉奖令,并且随后被帝国海军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白佑彬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当月,他谢绝了返回舰队司令部任职的邀请。
针对“秋波”号在“雅加达解围行动”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白佑彬一方面继续保持高强度训练,另外一方面着手改进训练方式。
当时,最严重的问题出在支援陆战队的地面战斗中。
在一般的海战中,驱逐舰因为火炮口径有限,所以炮战基本上都发生在视觉范围之内。即便是夜间,也可以利用探照灯,让炮手看到目标,然后瞄准开火。可是在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时候,驱逐舰上的炮手很少能够看到目标,只能按照枪炮长提供的炮击数据开火。
问题就出在这里。
按照枪炮长的命令开火,战列舰与巡洋舰上的炮手都能做到,而且做得很不错。问题是,谁会要求驱逐舰上的炮手也达到这个水平?
当然是白佑彬,说白了,此时白佑彬培养的不仅仅是驱逐舰官兵,而是主力舰官兵!
另外,白佑彬本来就是枪炮专业出身,对炮战非常重视,其炮战理论也非常踏实,因此在改进训练方法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做得彻底。
训练中,白佑彬总结出了四种基本炮战模式。
一是昼间视距内炮战,二是夜间视距内炮战,三是昼间视距外炮战,四是夜间视距外炮战。
当时,南京电子一所已经制造出了第一批舰载雷达,并且装备到了十多艘巡洋舰上。
虽然白佑彬的“秋波”号还没有资格装载雷达,但是通过获得的雷达性能数据,白佑彬已经预料到,雷达将彻底改变未来海战方式,超视距炮战将成为海战决胜的关键。因此,提高超视距炮战能力,是提高帝国海军战斗力的重中之重。
超视距炮战又分成了两种,一种是远距离炮战,另外一种是夜间无照明时的近距离炮战。
针对这些炮战模式,白佑彬率领“秋波”号进行了新的训练。
当时,几乎没人明白白佑彬为什么要在一艘驱逐舰上搞这么多的训练。说白了,即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驱逐舰的主要武器仍然不是火炮,而是鱼雷。大规模海战中,驱逐舰的任务就是用鱼雷攻击敌人的主力舰,只有在对付敌人的驱逐舰时,才会用上火炮。说白了,驱逐舰装备的中小口径火炮,连巡洋舰都对付不了,又怎么对付得了主力舰呢?
实际上,白佑彬的这套训练方法本来就不是为驱逐舰准备的,而是为主力舰准备的。
只是,当时他还不是主力舰,甚至不是巡洋舰的舰长,只能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里搞点名堂了。
也正是如此,当时“秋波”号上的二十多名军官,除了战争初期阵亡的三人外,其他二十一人都先后成为了战列舰舰长,其中七人后来成为了海军将领。另外,在两百多名士兵中,有五十四人在战争期间晋升为军官,成为战列舰枪炮长的就有四十六人,还有三人最终晋升为帝国海军将领!
能说白佑彬的训练没有用吗?
如果不是白佑彬未雨绸缪,以及超前的训练方式,“秋波”号上的官兵能有今后的辉煌成就吗?可以说,在整个大战最紧张,最激烈的阶段,白佑彬在“秋波”号驱逐舰上带出来的官兵成为了帝国海军的中坚力量。
只不过,此时此刻,白佑彬根本不知道未来的事情。
“长官,才收到的电报!”
放下望远镜后,白佑彬转过了身来。
“郭怀平将军要我们立即返回泗水港,并且于后天中午十二点之前到达狮城。”
“这么急?”白佑彬微微着了下眉头。
“听说,海军将在琉球岛海域举行大规模演习。这么急着将我们调回去,大概是准备派我们去参加演习吧。”
白佑彬点了点头,让通信兵先下去了。
演习?仅仅只是演习吗?
第四章 开赴那霸
琉球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在西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前沿要塞。
在内附,成为帝国海外行省之前,琉球王国是帝国众多附属国中,最贫穷,最落后,也最为弱小。在张居正担任帝国首辅年间,琉球王国遭受极为罕见的台风袭击与持续三年的旱灾,最终勉强靠帝国援助渡过难关。当时,帝国在江浙沿海地区安置了近二十万琉球难民。后来,这些难民返回琉球王国,并且成为了琉球王国举国内附的主要推动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因为东有关岛,西连帝国本土,所以琉球岛并没有受到帝国的重视,当时的那霸港也仅仅只是一个承担舰队中途补给与休整,并且为地方舰队提供停靠场所的小型军港。
战后,帝国被迫割让关岛所在的马里亚纳群岛,以及西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琉球岛顿时成为了帝国的海防前线。十多年来,帝国一直在加强琉球岛的防御设施,并且将那霸港扩建为大型军港。去年,随着第三期扩建工程竣工,那霸港可以同时容纳上百艘大中型战舰,也正式成为了帝国东洋舰队的母港。
跟随前方的巡洋舰进入那霸港的时候,包括白佑彬在内,“秋波”号上的官兵不得不佩服帝国重振雄风的决心。
“我还是五年前来过那霸,当时这里就像一个小渔港。没想到,短短五年时间,样子全变了。”
白佑彬看了眼旁边的少尉军官,他还是第一次来到那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