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326 字 2022-10-20

只是,这枚穿甲弹同样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

二号目标舰不但没有损失速度,而且还在一分钟之后打出了下一轮齐射。

有记录的第二次战果应该是“太祖”号在一点过四分的时候取得的。据了望员的报告,炮弹打中了三号目标舰c炮塔附近,只是没能穿透敌舰的装甲,穿甲弹在舰体外面发生了爆炸。

一点过八分,“太宗”号挨了第二枚穿甲弹。

这枚炮弹是从一号目标舰,即“南达科他”号上打来的,而且正好打在了“太宗”号甲炮塔左侧的舰缘处。穿甲弹打穿了露天装甲,在水平装甲与主装甲带交汇处发生爆炸,最终在战舰甲炮塔的左侧留下了一个长度约有八米的缺口。爆炸产生的弹片横扫了附近数个舱室。万幸的是,弹片没有打穿水平装甲,也没有打穿保护着甲炮塔扬弹通道的装甲隔舱,而且附近几个舱室都没有官兵,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一点十二分,第11-2主力编队改变了交战顺序。

四艘“皇帝”级战列舰将交战目标顺次向前提升了一位,也就是说,放过了最后面的五号目标舰,全力对付第51特混舰队的前四艘战列舰。

显然,“太宗”号有点吃不消了。

如果再挨几枚炮弹,第11-2主力编队的旗舰很有可能最先退出战斗。即便由“太祖”号接替指挥,第11-2主力编队也将丧失四分之一的主力,并且在十分钟内得不到统一有效的指挥。

可是改变交战顺序之后,“宣宗”号就陷入了险境。

一点十五分,第51特混舰队也调整了交战顺序。

在接下来的紧张战斗中,双方都各有斩获,可是都没有能够使对手丧失速度,甚至没能让对手燃起大火。

毫无疑问,交战距离太远了!

据战前获得的情报,“南达科他”级对帝国海军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的“避弹区”为一万七千五百米到二万六千五百米,对重型穿甲弹的避弹区为一万九千五百米到二万四千五百米。“北卡罗来纳”级的防护要稍微差一点,分别为一万九千米到二万四千米,以及二万一千五百米到二万三千米。

战后,帝国海军情报局调整了相关评估,主要就是“南达科他”级与“北卡罗来纳”级在建造中都加强了水平防护,并且采用了多重装甲的防护设计,使其抗远程打击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此时,交战距离为一万九千七百米左右。

在这个距离上,不管是标准穿甲弹,还是重型穿甲弹,其实都很难打穿“南达科他”级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

同样的,美国战列舰使用的十六英寸穿甲弹也很难打穿“皇帝”级的水平装甲。

也就是说,双方都在避弹区内。

如此一来,即便击中了对手,也最多只能在对方“身体”上留下一些并不是很雅观的创伤,根本不能给对手更大的伤害,也无法使对手丧失战斗力。

可以说,世界上四种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战列舰的先进防护设计理念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相对于老式战列舰,快速战列舰不但速度更快,火力更凶猛,其防护设计也更加出色。这并不是说快速战列舰的装甲绝对厚度就一定超过了老式战列舰。“皇帝”级的装甲厚度就比“长江”级与“南海”级薄一些,“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厚度也不如“科罗拉多”级。只是,战列舰的防护能力与生存能力并不是完全由装甲厚度决定的,其装甲的敷设方式,舰体结构设计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另外,“重点防护”理论的全面应用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如果换了老式战列舰,战斗打到这个时候,肯定受到了严重损伤,即便不丢速度,也会损失一部分主炮火力。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打到最后,就算双方用光了所有炮弹,也很有可能只在对手的身上留下一些“皮肉伤”,根本不可能将对手打败。

此时,“英宗”号的司令舰桥内,除了白佑彬仍然镇定自若外,其他军官都非常紧张。

每当第11-2主力编队发来击中敌人的消息时,官兵们都露出兴奋的神色,并且暗中祈祷能够重创敌人。反过来,收到战舰中弹的消息时,官兵们则会感到万分紧张,同时祈祷损伤不要太严重。

一点四十二分,第一个转折点到来。

“二号目标舰中弹,并且燃起大火。”毕长胜快步走了过来,“第11-2主力编队已经调整了交战顺序,除了‘宣宗’号之外,其他三艘战列舰都在炮击二号目标舰,争取尽快摧毁这艘敌舰。”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就朝东北方向上看去。

太远了,根本看不到那边的战斗情况。

此时,第11-1主力编队的速度已经提高到了二十九节。用杨定方的话来说,达到这个速度之后,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上的动力设备随时都有可能出故障!只是,白佑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如果不能尽快追上去,就算四艘战列舰完好无损,他也将错过歼灭第51特混舰队的最好机会。

五分钟内,在三艘战列舰的集中炮击下,二号目标舰又被至少两枚穿甲弹击中。

可惜的是,这两枚穿甲弹都没能让敌舰着火,了望员也难以判断这两枚穿甲弹是否让敌舰遭到了重创。

一点五十五分,重创二号目标舰的希望落空。

随着二号目标舰上的大火熄灭,美军第51特混舰队开始加速。随即,第11-2主力编队内的前三艘战列舰重新回到了原来的交战顺序上,并且也跟随敌舰队开始加速。

在众多参谋军官扼腕叹息的时候,白佑彬却并不感到惊讶。

毫无疑问,美军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官非常精明,对战局的把握相当准确。

此时第11-1主力编队已经冲到了第51特混舰队的西面。再过半小时,第11-1主力编队就能向东转向,绕到第51特混舰队的北面去,从而与第11-2主力编队夹击第51特混舰队。

哈尔西肯定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下令舰队加速,与第11-1主力编队拉开距离。

当时,白佑彬甚至判断出第51特混舰队会再次向右转向,一方面与第11-2主力编队缩短距离,另外一方面延迟第11-1主力编队投入战斗的时间。

二点过十分,白佑彬的这一推测得到了证实。

随着第51特混舰队转向到七十五度,第11-2主力编队也转向到了七十五度。同时,双方的交战距离缩短到了一万七千米!

第四十九章 狐狸转身

随着美军第51特混舰队加速转向,再一次缩短了交战距离,包括于右任在内的众多参谋军官都感到万分的疑惑。

美军指挥官到底决定打,还是决定逃?

如果选择打,就应该把航速降低下来,以提高炮击命中率。毕竟,第51特混舰队有五艘战列舰,第11-2主力编队只有四艘战列舰。另外,在其转向之后,第11-1主力编队投入战斗的时间又延长了至少二十分钟,最快也只能在三点过之后才能参加战斗。

如果选择逃,就不应该向右转向,应该向左转向,以拉开交战距离,趁第11-1主力编队到达之前冲出包围圈,离开战场。以当时的情况,第11-1主力编队在其西南面,就算立即跟随转向,也需要至少二到三个小时才能再次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