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刘秀抬起头,看了看天色。尽管浓云依旧密布,但还是依稀看得出已是近傍晚时分。

刘秀苦笑着摇了摇头。今天被这场大风雪耽搁了那么久的时间,只怕是走不出多远了。

幸好,此刻道路前面,正有一个小小集市。还是勉强找个客栈休憩一下,明天再加紧赶路吧。

既然已经决定下来,刘秀便策马向着前方那小集市赶去。

这集市距离长安不过二十余里,所以规模上还算过得去。除了民居摊贩之外,居然还真的有一家客栈。

不过在这小集市之上,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像样的地方。虽说是客栈,也不过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围着几间房子而已,就连个名字也没有。院子的一半搭起了棚子,摆着十来张桌椅,供应些粗陋酒食。而那几间房子,便是所谓的客房了。

刘秀身披着那条白狐裘,在客栈门口下了马,顿时吸引了一大片目光。

那狐裘通体纯白,就连一根杂毛都寻找不见,便是再不识货的人也能看出,价值何止千金。然而刘秀穿着如此珍贵的狐裘,身边却连一个随从都没有,这行迹着实奇怪得很。

虽说这小集市离长安实在太近,保不齐是哪家的达官贵人兴致来了,随意出游也说不定。但哪家的达官贵人出门,却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况且刘秀的模样看起来实在文弱得很,顿时吸引来了一堆带着羡慕与疑惑的炽热目光。

刘秀匆匆下了马,走进棚子里坐下,向店家随意要了些简单吃食。这种小地方,自然没有什么像样的食物。不多时,刘秀的面前已经摆上了一碗麦饭,一盘煮冬苋。

刘秀还未来得及举箸,却突然感觉到了一丝注视过来的目光。他抬起头扫视了周围两眼,眼角的余光突然扫到了客栈门外,道路一旁的一个身影。

一个衣衫褴褛,满面污垢,看不出年纪的人,蹲在道路的角落中。此刻地上满是积雪,他只能抱紧自己的全身,将身体团成一团,靠在一棵树下瑟瑟发抖。

但唯有他的一双眼睛,却是亮得惊人,死死盯着刘秀面前的饭菜。纵使穿过了整个街道和院落,却依旧闪闪生光。

那已经是最简单最粗陋的饭菜了。然而那个人望过来的目光,却简直好像那是世上最美味的佳肴一般。

是乞丐?

刘秀心里这么想着。

“店家,有劳你给那人上一份饭菜。和我一样的。”刘秀心中恻隐之心一动,抬起头唤来店家:“算在我的账上。”

看着他的模样,似乎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了。刘秀虽然不过是个学生,但哥哥在宛城已是一方霸主,平日里命人捎来的钱自然不少,刘秀从不爱胡乱花钱,身上积蓄自然不少。现在不过是一餐简单饭菜,自然不在话下。

店家皱着眉头望着刘秀,再三确认之后,才不情愿地端来了一份饭菜,走出院门,放在了那人面前。

刘秀看着角落里的那人讶然望着端到面前的饭菜,却并没有动筷子,而是抬起头望向了刘秀。眼中竟然是……

怒火!

随后,他竟然将饭菜留在原地,动也不动一下,站起身,摇摇晃晃地向着棚子处走来。

“阁下……何以如此羞辱在下!”他站到了刘秀面前,颤抖着身体行了一礼,开口道。他的声音很低很轻微,明显是因为饥饿而中气不足的缘故,但纵使声音低微,话中的语气却满是怒意。

“羞辱……?”刘秀茫然地望着他,心中摸不着头脑:“我……几时羞辱你了?”

“在下纵使落魄,也是堂堂一名儒生!齐国的乞丐尚且知道,不食嗟来之食,难道在阁下的眼里,在下连一名乞丐都不如么!”

那人走到了刘秀的面前,刘秀才看清他的面孔。他虽然满面污垢,但其实年纪却不大,与自己差相仿佛。

更重要的还,他的谈吐,竟更是完全不像是个乞丐的模样。不仅措辞文雅,更是知道《礼记》之中,嗟来之食的典故。

“看阁下的装扮模样,应是达官显贵。然而纵使身份悬殊,难道在下便不值得与阁下同桌共食,便只能在路旁的地上用饭么?若是这样的怜悯施舍,那在下不要也罢!”

那人紧紧握着拳头,胸膛愤怒地起伏着,双目之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第三十九章 庙堂高不高(八)

刘秀这才明白过来,他究竟为何愤怒。

自己此前,一直将他当成了个乞丐来对待。而在他看来,却是对他尊严的侮辱。

对他来说,尊严比果腹,远远更为重要。

“实在抱歉!”

刘秀连忙站起身来,向着面前这人深深施了一礼,诚恳道:“方才一时疏忽,是在下不该。若是蒙阁下不弃,可否与在下共进此餐?”

说完,刘秀向着店家唤了一声,命他再送一份饭菜,到此桌上来。

“……多谢。”

那年轻人急促的呼吸也渐渐平息了下来。见到刘秀这般诚恳模样,也知道他方才并非有心羞辱,点了点头,对刘秀还了一礼,坐在了刘秀的对面。

店家斜着眼睛,重新端了一盘饭菜,放到了年轻人的面前,嘴里嘟嘟囔囔的,看起来自然是将刘秀当成了白痴。然而刘秀自然不会去理会他,向着对面的年轻人微笑道:“在下赵成,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在下马端。”饭菜刚刚放下,那人便一把抓起筷子,飞快地扒了起来,连刘秀的问话都顾不上抬头回答,只是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看样子真是饿得狠了。

刘秀已经吃饱了,放下筷子,静静看着马端风卷残云般将面前的饭菜吃完,意犹未尽地抹了抹嘴,长长打了个饱嗝。

“马兄……到底是如何沦落到这般地步?”待马端吃完,刘秀才轻声问道。

“在下……”马端吃完了饭,精神比方才好了些,苦笑着摇了摇头:“在下本是长安太学的一名学生。”

“什么?!”刘秀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望着面前这人。虽说太学内的学生有一万多人,未曾见过面也属正常,但看他的样子,实在和太学生这三个字搭不起什么关系。

“在下这副模样,确实看起来不太像吧……”马端依旧在苦笑:“不过……能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在下……已算是幸运了。”

刘秀骇然望着马端,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马端细细讲自己的遭遇对刘秀讲了一番。他是弘农人士,在长安的太学就读,家中不算世家大族,但也小有身家。此次本是回家探望父母归来的路上,不幸碰到了盗匪。幸好马端见机得快,一面逃跑,一面将身上财物一路抛下。盗匪忙于捡拾,又趁着夜色,竟然被他逃出了性命。

然而马端此时,身上却已身无分文,又失去了马匹。他不敢再回头,只得步行向着长安走去。然而走了两天,水米未进,已经饿得两眼发花。再加上一场大雪,更是冻得马端连路都走不动了。然而以他的身份自矜,却怎么也拉不下脸来去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