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国如此看重王士衡,何也?”马士英自问自答道:“概因王士衡之兵,使北虏不敢轻易窥伺杭州也!”
“今吾若能得保杭州安全,那监国自然不会再重视王士衡,东林之人失去依靠,亦不能和吾等相争也!”马士英说道。
“马辅此言有理,但吾等手中兵少,如何取代王士衡而保杭州呢?”阮大铖疑惑道。
马士英自得一笑,随解释道:“借力打力也!今多铎不敢轻易攻杭,吾等亦没有兵力反攻南京,和谈之势已成。若吾等能同北兵讲和,使国朝能有喘息之机,岂不大功一件!”
“和谈若成,那杭州便不需王士衡之军,马辅便可寻机使其南下镇守之地。”阮大铖顺着马士英思路,接话道:“如此朝堂上,便没有与吾等抗衡的势力也!”
“然也!”马士英点头道:“只是谁人可使清营呢?”
阮大铖亦不愿意他人入阁,影响他揽权,当下便已经被马士英说动,随即建议道:“浙江巡抚张秉贞可也!”
(历史上陈洪范出使,但此贼已被吾写死,便换上张秉贞。)
马阮二人于书房商议片刻,便已经定计,随令人约张秉贞前来,道明用意。
张秉贞亦不看好眼下局势,杭州虽有王彦,但相对于满清在江南的兵力,还是太过弱小,因而他也认为应该主和,便同意出使清营之事。
于是马士英一行人便去求见潞藩,言明来意,潞藩觉得只要能使杭州太平,他得以安坐监国之位,便可以执行,随准马士英之请,让张秉贞出使,许以割让江南四郡为条件,换取满清给予和平。
当下马士英未告之王彦等人,便让张秉贞作为监国潞王的代表,悄悄去同清方密商卖国事宜。
离杭州二十里外的清军兵营,多铎在等来李成栋等部后,却依然没有进攻杭州。
除去两万水师外,多铎身边聚集了七万多清兵,而杭州城内诸部明军合计五万众,多铎自然没有已七万兵破杭州的决心,因而驻扎在此,进退两难,显得异常尴尬。
王彦守城的能力,多铎在扬州城下已经有所见识,并映像极为深刻,所以他不能进逼杭州,但让他无功而反,却又不甘心。
而正当多铎大军徒耗粮草时,张秉贞的到来却使他眼前一亮,于是连忙让人将其请进帐来。
第88章 查民情,偶遇唐王
杭州为东南大城,繁华富庶,但面对突然涌入三十万军民,一时间也无法接纳,是以扬州之民多露宿于外。
七月时节,天气炎热,正是疫病突发之时,王彦观百姓集于城中,又得不到安置,心中便有些焦虑。
这时,他麾下的五大营,已经进行初编,剩下的便是将领与士卒,士卒与士卒的磨合,不需要他太过操心,王彦随将注意力从军队,转移到跟随他南下的扬州军民身上。
从扬州南下,百姓抛家舍业,来到杭州,基本都已身无常物,而随着三十万人涌入杭州,加上世人乱世屯粮的习性,杭州城的米价已经翻上几翻,使得除了少数携带了一些银钱的富户外,大多数百姓,已经无粮可食。
百姓们跟随王彦南下,王彦自然不能放任不管,但他离扬时,恐拖累大军速度,只带五十万两以做军费,上不够大军三月之用,如今加上百姓,怕是只能勉强坚持一月而已。
王彦自然不能坐吃山空,为了解决百姓生计,他一大早便赶到巡抚衙门,这里现在是在杭官员的办公之所,六部、督察院等朝廷衙门,全部都挤在这小小的巡抚衙门之内。
王彦带着十多名护卫,骑马来到巡抚衙门前,守卫的军士立马上前行礼,道一声“侯爷!”
王彦翻身下马,将战马交给护卫,并让他们在外等候,而后向守卫道明来意,自有士卒引着他往户部官员办公之处而去。
府衙不大,片刻间,王彦便来到一排矮屋之前,堂堂朝廷六部,如今便栖身在着一个个小房间内,显得异常寒酸,哪里像是堂堂的大明中枢所在,王彦观之,心中不由得一阵伤怀。
这时在户部官员办公的房间内,十多名着甲将校,正拉扯着两名户部官员,观其官袍,因是两名五品郎中。
王彦走到门外,屋内之人浑然不觉,反而争吵的越发激烈。
“吾兵三月未曾发饷,户部为何不拨下欠饷?”
“兵饷四月间以拨给兵部,汝等因寻兵部才是,岂有户部发饷的道理!”
“兵部有钱,岂会至此,再不发饷,恐生哗变,汝等可担待不起!”
“兵部府库陷于南京,今空有官员,却无赢钱器械,而户部却可调用浙省钱粮,我等自然寻汝等要钱!”
“士卒家中皆有老小,若无银饷,何以养父老妻儿?今日户部无论如何,须拨下银来,就是一半也好。”
“吾户部尚书、侍郎皆陷于南京,吾等郎中,位卑而言轻,那里能调拨到银钱,汝等就是杀了吾等,也变不出一文钱来!”
……
说是争吵,其实是十多名军校怒声质问,而两名郎中则苦苦解释,王彦闻之,心里不禁一沉。
堂堂户部,朝廷六大部之一,只剩两名郎中,杭州的情势可见一般,这也是王彦一行人入浙,便得以重用的原因。
南京的陷落,对于大明的打击实在太重,杭州匆匆组建的朝廷,连六部尚书、侍郎都任命不齐,朝廷短时间能根本无法运转,更不要说发什么军饷了。
王彦本欲寻户部官员,解决扬州百姓的生计,现在看来,只剩两名郎中的户部,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办事,他只得寻首辅马士英,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当下王彦也没进屋,便回身走出了巡抚衙门,准备去寻马士英、阮大铖商议,但马、阮二人却皆不在府中。
寻不得二人,王彦却没有回到军中,而是去城北扬州百姓占时居住之地。
近三十万百姓,虽有杭州士绅让出不少房屋居住,但还是杯水车薪,大多数依然露宿于外。
这时,天近食时三刻,王彦安排的军士已经开始为百姓发放朝食,百姓见王彦至,纷纷见礼。
因为物资紧张,杭州城内粮价飞涨,百姓们的朝食只是简单的一碗稀粥,配上一点咸菜而已,绝对算不上饱。
王彦在街道上走过,身后护卫亦是牵马步行,街道两旁俱是站起身来迎他的百姓,王彦视之,皆面带饥色,更时有小儿滴哭向父母讨食,他心中不由得一疼。
“让父老们受苦,彦之过也!”
“侯爷救全城性命在先,带吾等出苦海于后,何过之有。”百姓们却道。
王彦闻之,心中不禁一阵感动,暗下决心,定要让百姓饱食,帮他们重新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