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页

谁叫曾布洪涛真不知道,但他有个哥哥叫曾巩,这就不能不知道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不过高翠峰说了,曾布人品真不如他哥哥,在新党当中也是有名的搅屎棍子。最初他是王安石的得力臂膀,对新政贡献很大。可是他喜欢踩着别人脑袋往上爬,逮着谁就咬谁,咬住还就不撒嘴了。

洪涛打心眼里不愿意和这些北宋官员虚情假意,不见就不见,有这时间不如多干点正经事儿。至于说他们会不会因此为难自己,这种想法就太幼稚了。

就算自己爬过去管他们叫爷爷,在政治斗争时他们也不会让自己半步。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和他们是天然的敌人,不存在融合的可能性。

在勾心斗角、虚与委蛇、逢场作戏的官场技巧上洪涛连个县官都比不上,现学也没这种天赋,干脆另辟蹊径玩实打实的政绩。你们说得再花哨,也没有哥们做的利落。

此时驸马的身份反倒成了助力,只要顺着皇帝的意思做再不太贪恋权利,谁也没辙,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整天破坏现行制度。

等明白过来的时候才会发现,在新制度下面他们的权利就不太好用了,利益也丧失殆尽。再想往回夺,嘿嘿嘿,那就不是光对付一个疯驸马的问题了,而是得面对一个新敌人,商人!

不是原来的商贾,而是一个新兴的商人阶级。他们比以前更贪婪也更明白,对权利的索求深入骨髓,扔几块骨头真满足不了。

混凝土船试制成功,这就是洪涛的大杀器。别看一堆由竹子、钢条和水泥堆砌起来的船体其貌不扬,但它在船匠和商人眼中比亲爹还亲。

此时就算再傻的人也能看明白,只要竹子、钢条、水泥足够,雨水再少一些,神奇的驸马石舟就会像野草般一茬一茬的从船厂里下水,从大名府沿着永济渠一直排到洛阳都够用。

不用考虑成本问题,更别琢磨能用多少年。驸马说用两年就算赚了,为了安全起见不坏也得废弃。石舟不值几个钱,可船上的货物和水手值钱。

听听,这话说得让众人都想掉眼泪。啥叫爱民如子?说得再漂亮不如做得实在。跟着这样知人情、懂冷暖、通晓天地变化的能人干,还有啥不满意的呢。

“小老儿马上让人带信去明州,告诉东家此等神物已成!不不不,小老儿亲自跑一趟,后生们讲不清楚会误事。你们三个好好在此与伺候,谁再敢让侯爷手上沾半点泥土小心狗腿!”

最高兴的非温老爹莫属,自打混凝土船一入水他就凭着多年的造船经验知道这艘船肯定能浮起来,立刻把香案摆起、贡品奉上吿祭祖宗。从此温家就算抖起来了,敢问大宋还有人会用石头造船乎?咱是头一份。

但温老爹也没光顾着自己家高兴,船是干什么用的他比谁都明白,没有货物运输再好的船也是摆设。俗话说胳膊肘不能往外拐,温家拿的是王浩和其他几位海商的工钱,有好事儿自然要先想着东家。

赶紧通知他们过来贩货吧,爱拉什么就拉什么,反正以后就不用考虑雇船的问题了,好大笔运输成本咔嚓一声没了!

“老爹、老爹,先不忙。王大官人他们不日就将随运粮的海船抵达,不急于这几天。要本官说不如先把那艘小海船熟悉熟悉,待到用熟练之后可以驾着它往来于南北之间,不用再搭别人的海船岂不快哉?”混凝土船并不是洪涛的全部目的,光有造船匠还无法进入大海,他还想有自己的水手和船长。

培训工作不能全由自己干,平日里的航行训练很耗费时间,自己没这么多功夫都放在培训水手上,所以还得找个心甘情愿帮忙的。

温家就是很好的帮手,他们造船自然也会驾船,技术好坏无所谓,只要能带着儿童团的孩子和新军士兵熟悉船只基本知识,顺便去江河、近海转转就足够了。

另外通过温家还能认识更多船家和水手,把他们召集过来对自己将来的计划有不小的帮助。混凝土船不过是用来收服温家的一种手段,不给人家点实惠谁会真心实意的帮忙。

“对对对,侯爷说的对,是小老儿糊涂了。大牛、二虎、三豹,还不快去驾船。混蛋玩意,就知道看热闹,光看能看饱啊!侯爷,这三个小子是不太灵光,但他们不懒,有事侯爷就吩咐他们去做!”

温老爹此时脑子已经有点乱了,被巨大的惊讶和欣喜搞乱了。既怕帅司大人不把手艺传给儿子们,又怕儿子们表现的不够优秀,学不会这些手艺,矛盾啊。

“哎,先不急先不急。石舟他们还没学会呢,不如先学一样。老爹啊,别忙,咱们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大牛他们三个也不笨,只要愿意学,本官造海船的本事会倾囊相授。不过有个问题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造大海船需要大木,此地附近又没有大木,由海路从南番诸国运来的话成本太高,还得另找来路。放心,本官有地方去找合用的大木,不过需要时间,老爹可明白本官的意思?”

洪涛觉得混凝土船的作用有点太大,把这个老头给吓住了。现在必须给他减减压,安下心先做事,别整天想着各种神船。

第529章 沽名钓誉之辈

开国侯王诜抵达大名府四个月有余,除了上来就把厢役一刀砍掉后就没啥动静了,全府路上下都在等着第二刀和第三刀。

按说厢役完了就该禁军和官吏,把军政大权清理完毕,主要位置都换上自己人之后,才算坐稳了这个位置。

可是这位传说中媲美天煞星存在的狠人除了在黄河大堤上尿尿和泥之外,就是带着好几百新军往西边的大山里钻,整个大名府当家做主的居然是位女签判。

而且她也不怎么管事,原本该什么样就什么样,府衙里的团练、推官、判官、诸曹官更是一个没换,就好像新官没上任、本官又已经离职时一样。

怂了!经过厢役一事,各州、各县包括漕司、宪司和仓司都上书朝廷弹劾,想必是皇帝私下里和这位疯驸马讲了,此处不比湟州,是大宋一顶一的军事重地,容不得再肆意妄为。

这就是大部分府路官员的判断,要说也挺合理的。一旦这位侯爷把大名府路弄得怨声载道,立刻就会影响到北朝边境的三个军路,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说每天在黄河大堤上跑跑跳跳,一会儿爬下一会儿列队的那些新军士兵和厢役,基本没人会拿正眼看他们。

训练厢役?这不是笑话嘛。虽然有传说这位疯驸马在湟州就是靠着厢役打败了西夏人的铁骑,但在大名府路真没人信。

厢役啥德性根本不用别人告诉,这里哪怕是个县衙里的县尉也通晓军伍,各种各样的军队见多了,甚至连辽国正规军也不陌生。厢役要是能打仗,这几十万禁军不全成了废物!

现在看来这位侯爷在湟州的战功恐怕也值得商榷,当时战场上有李宪、有种鄂这样的名将和几十万朝廷精锐,保不齐是别人的功劳,然后被这位驸马占为己有。

这种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再想一想李宪是如何被免职的,答案好像就脱颖而出了。

李宪是名宦官,如果皇帝想把功劳安在驸马头上他能说不给吗?给了是免职回宫还能活命,不给的话,现在世上就没李宪这个人了。

沽名钓誉、盗取功名的皇亲国戚!这个指控太容易让人相信了,也太有说服力。然后大家脑子里又浮现了一个念头,有那么多安安稳稳的州府不去,他来大名府路干吗呢?

答案又是很显而易见的,他要来抢功,这里别的东西没有就是战功多,仅次于西夏边境。但现在西夏人老实了,那河北东西路和河东路的边境就是最容易获得战功的区域。

有时候人的名声就是这么臭的,好好的常胜将军因为表面看着不太像,再被这么恶意联想一下,瞬间就成了依仗权势冒领军功、欺压同僚、迫害功臣的大奸臣。

有没有人了解真相呢,肯定有,不过这些人大多在朝堂里,地方上即便有个别人知道点来龙去脉,也不会站出来为驸马辩解,因为不符合自身利益。

驸马王诜的名声臭了,好像对大家都没什么坏处。用政治手段和盘外招都搞不垮你,正好试试民意,这玩意有时候没啥用,但有时候又挺好用。

洪涛并不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整天沉迷于造船、钓鱼和炼钢作坊,在河边的那个人不是他,只是装扮的像他。

混凝土船的建造工序非常简单,如果连这种手艺都学不会,温家的三个儿子就真和他们老爹说的一样,脑子有问题。

实际上洪涛一直都待在矿山附近的一个溶洞里,这个洞挺大,上下好几层,下面还有暗河。最初是被周家人探矿时发现的,把它当做了一个补给点。当洪涛询问起有没有比较隐蔽且靠近水源的场所时,才被正式启用。

洪涛并没又把这个山洞当做秘密老窝,他现在不需要再四处躲藏了。如果出了无法解决的大问题,只需从造船厂登上那艘纵帆船,就能带着主要随从人员扬帆远航,顺着黄河一路进入大海。

入冬之前还会有一艘稍大点的纵帆船下水,以供特种兵和青年团训练之用,到时候能带走的人还要多上一倍不止。

不过这座山洞的防卫比他的老窝一点都不差,因为里面待着几个非常危险的人。王四、王五、王十四、王十五,还有高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