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京城有我在,暂时不会有事,好歹城内还有一万精兵,但叛军势必包围京城,故此这召集各地军队勤王之事,就得有劳诸位了,以杨某之策,我率军继续坚守京城,诸位立刻出城分头向各地召集勤王。和廷公去太原,召集山西及关中忠义之事就交给和廷公,毕公回山东,召集山东忠义之事就托付毕公,酉卿公立刻返回湖广,湖广江西乃至四川诸军就有劳了。”
杨信说道。
李虞夔,李长庚,毕自严三人互相看了看。
“既然如此,老朽就遵大王之令!”
李长庚爽快地说道。
毕自严和李虞夔同样点头同意。
“那我等呢?”
施凤来问道。
这是好事啊,不管怎么着先离开京城再说,万一真打成围城战,那这炮弹可是不长眼的,一个打高了的炮弹,就有可能要了自己的老命,要是真能借着这个机光明正大跑路就完美了。
“存梅公也有重任,如今叛军用不了五天就得兵临京城,京城周围已经无兵可调,最近只有天津的宜兴伯,您老是浙江人,与宜兴伯一个平湖一个宜兴也算半个乡亲,这前往天津,劝说宜兴伯勤王的重任可就交给您了。我知道宜兴伯对我有些误解,但如今这种时候,一切国事为重,这京城能不能保住,可就全指望着他了。”
杨信深情款款地说道。
“大王放心,宜兴伯也是深明大义的,老朽必然不辱使命!”
施凤来说道。
这也很正常,这时候最近就是卢象升了。
他率领罗一贯部,原本是和志愿军一同北上,只不过在青县分了两路,他们走运河进京,结果刚到天津,苑口那边就打起来了,随即被兵部喊停,暂时留在天津必要时候前往苑口。
现在就卢象升能最早赶来救援。
不过他的兵力也不够,他就带着罗一贯部北上的,而已经入关的辽东军已经有张神武和周遇吉两部,更何况还有一万蒙古骑兵,光这就已经是三万久经沙场的精锐了,卢象升那一万人没什么用,最多就是个牵制。更何况还有阎鸣泰部一万山海关驻防军,以及长城线的那些驻军,光目前正在逼近京城的就不下五万大军,而且后面还有孙传庭率领的主力。
杨信最多还能调动满桂。
但前提是满桂不会背叛他,不过就目前情况看,这已经没法保证了。
毕竟连周遇吉都背叛他了,满桂和他交情再好,还能比得上他和周遇吉的交情?
杨信现在也是众叛亲离啊!
话说这也都是他自己作的,他要是不分田哪有这种事。
杨信向施凤来表示感谢,然后将他那深情款款的目光对准了袁可立,后者被他看得都有点发毛了,下意识地端起茶杯,略带尴尬地喝了一口。
“节寰公,您得去趟高阳。”
杨信诚恳地说道。
第670章 都跳出来吧,我就喜欢他们都跳出来
袁可立多少有些无语地看着他……
“您得去找孙太傅。”
杨信依旧诚恳地说道。
这间内阁大堂内所有人全都保持沉默,一副吃瓜表情看着他们。
“如今能救京城的只有他,只要他去保定,然后劝说保定团练,包括正在赶往苑口的那些团练,都不要在这时候闹事,那么以后的事情咱们还是可以再商量的。”
杨信说道。
“大王想说什么?以后不会在北方行南方那一套?”
袁可立颇有期待地说道。
如果杨信真能这样承诺,尤其是做出一个书面保证,让那些士绅彻底放心,那么以这种方式结束这场混乱倒也不错。
说到底如今这个形势,杨信似乎也没有别的可选择。
北边孙传庭的大军逼近,南边团练们已经包围了志愿军,话说这些天各地团练到达苑口的数量,估计已经超过了五万,这时候还没到二月,至少三月底之前整个北方都闲着。而且因为这些年灾荒不断,老百姓其实都很穷,所以当士绅们大把掏钱雇佣团练的时候,立刻就有那些想搞一笔银子渡过春荒的青壮选择了当兵。
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甚至更远的真定,大名等地,都组织起团练北上增援。
而且还在增加中。
说到底北直隶士绅们也想给杨信个教训,反正他自己已经承诺了,就是要用这一战来做赌局。
那就豁出去跟他斗一场。
但没想到苑口那边还没打起来,孙传庭那边就南下了,这一下子就把杨信逼到了绝路上,原本他要是面对一路,那还能轻松些,哪怕只是面对孙传庭他也能守住等待南方援军,但因为这个赌局,让各地团练都已经集结南边,结果北边孙传庭再一南下,立刻就变成了南北夹击把他困在京城。
这个巧合太致命了。
话说袁可立都有些怀疑,这一切是不是都有人幕后主持。
太巧了。
首先刘汉儒就不像那种敢于挑起战端的,他在苑口的截击根本不是他这种人的风格,除非有恃无恐,似乎就是为了挑起战端,引起各地士绅同仇敌忾,并且组建团练北上,以此配合孙传庭的南下,最终形成南北夹击的局面。也就是说刘汉儒动手前应该是知道孙传庭会南下,所以他才敢于跳出来,这是一个局,一个早就计划好了的局,至于刘汉儒死在战场上那纯粹属于意外,任何计划都会有意外的,但他的死并没影响计划,反而真正引发了各地士绅的同仇敌忾。
然后杨信倒霉了。
这还不算卢象升和满桂那边,要是这两家也加入倒杨,那杨信真的就是大难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