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魏忠贤早已不是五年前的魏忠贤了,五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再加上在魏忠贤他身边,聚集的都是一些为了上位而阿谀奉承的官员,固然他们都拥有一定的才能,但是品德这东西就不要看了。
事实证明,读书人的品性虽说有好的,但是多部分读过书以后,那就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去衡量了。
待顾秉谦读完后,天启皇帝看着一应大臣,道:“顾首辅所言极是,平辽侯之功虽不能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定论,但作为本朝,乃至追溯到皇爷爷、先皇两朝,平辽侯之功绝对是首属!
对待这样的大明肱骨,朕以为不应该轻薄对待,应厚赏!
朕决意,晋平辽侯赵宗武,为定国公,赐丹书铁券,赐万金,赏巨宅,赠宫娥百位。另英国公年迈,数次上书乞退,今有定国公立此功勋,朕欲召其入京,掌中军都督府,执掌京营!”
嚯!
定国公!赐丹书铁券!执掌京营!
虽说天启皇帝没有封赵宗武为世袭罔替,但是以赵宗武现阶段这个年岁,就被封为国公爵,那在大明朝绝对是独一份啊!!!
这是何等的看重啊!
这是何等的恩宠啊!
且不提在场一应大臣,听到天启皇帝讲的这些,心中是怎样的亢奋,单提在旁的魏忠贤听到这些,魏忠贤就只觉得阵阵天旋,同时心中也是暗暗庆幸,庆幸黄立极把所有能揣测到的事情都提前讲了出来,并且就这些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应对,否则赵宗武要真是归京了,尤其还是携收复辽东失地之巨功归京,那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必定受到冲击!
在听到天启皇帝所讲的这些后,大臣们是议论纷纷,尤其是顾秉谦、黄立极他们,现在赵宗武的功勋肯定就在这摆着呢,想要把这给颠倒黑白肯定是不可能的,再者说赵宗武在天启皇帝心中的恩宠太高了,也不可能把他给抹黑掉。
于是,在选择爵位与让其归京这两件事中,他们果断选择,不让赵宗武归京,因为赵宗武一旦归京,那必然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动,这对于他们执掌权柄并没有什么好处。
“陛下!定国公之功勋那绝对是有目共睹的,但现阶段让定国公归京,恐对辽东并无半分好处啊!毕竟建奴大军并未被完全灭杀,若定国公此时归京,恐这其中会突生变故!”既然说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黄立极决定顺着天启皇帝的话讲下去,先明确定国公的合法合理性,然后在以辽东新收,内部尚存诸多问题,且建奴并未被完全诛杀,用这样的方式,黄立极要断了赵宗武归京的可能。
顺着这样的话,以顾秉谦为首的阉党官吏,那一个个都慷慨激昂的讲着,所讲皆是这般道理。
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定国公的爵位我们承认了,但是然定国公这时候归京,那绝对是朝廷的第一损失啊!
天启皇帝想到了有人会反对,有人会义愤填膺,但是他没有想到,这大臣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对于爵位并没有半分抗拒,相反还担忧辽东会再度出现问题,提到这一点,也让天启皇帝心中犹豫了。
是啊!
如今辽东刚刚被收复,在这个时候就把定国公召回,恐这中间还真的会出现乱子!
在经历好一番思想斗争后,天启皇帝决定暂缓召回定国公,先让其领兵治理好辽东,待辽东稳定了再让其归京。
五年的时间都等了,天启皇帝不差这一年两年的……
于是赵宗武的功劳就这样明确了,定国公,署理辽东军政,命其尽快恢复辽东地方民生,确立健全的军队驻防,而更神奇的是,朝廷还准许赵宗武上书,以其为首,明确此次收复辽东失地的功臣,朝廷就不派遣官员前去辽东了……
这个雷是黄立极提出的,想要除掉赵宗武,就必须要让其生出骄纵之心,不管是怎样的人,再遇到这样的恩宠对待后,那整个人肯定会发生巨大变化,变得跋扈也是必然,到那时再想办法除掉赵宗武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魏忠贤默许了。
只是这非但没能让赵宗武变得骄纵,反进一步加强了以赵宗武为首的辽东军勋势力的凝聚力!
这也为后续赵宗武归京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082章 军院的权柄
天启六年6月中,沈阳。
“为规范辽东境内一切军务,满足统筹调度需求,自即刻起,四本署·三分司正式归辽东军院统辖!”
距离辽东全境收复已经过去一月有余,但在这一月有余的时间内,却因为一些权责署理不清,使得这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漏洞,这对于现阶段的辽东来讲,那绝对是致命性的!
如果因为权责不明,导致辽东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大势再有起伏,那赵宗武绝对不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于是乎赵宗武结合辽东当前形势,便在辽东经略府之下明确了两处行政班底,正式在辽东推行军政分离!
当然在明确军政分离以外,内部的监督,整体的监督,在后续都是要完善的,没有监督就不会有吏治清明,但现阶段的辽东还很混乱,虽然说失去的疆域已尽数被收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的内部就真的平定了。
就辽东眼前的局势来说,没有外部安全的巩固,民生建设固然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他也没有军务稳定来的实际!
想要发展民生建设,稳定的大局环境才是关键。
因此虽说辽东收复了,但赵宗武现在把侧重点基本都放在了军务上,至于辽东民生的一切事宜,他全部丢给了孙传庭、卢象升他们。
名分,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充,想在辽东真正拥有一番成就,那拥有正朔的名分才是统治的关键。
“侯爷,您早就该这样了。”听到赵宗武的讲话,神情中流露着憔悴的陈奇瑜,言语亢奋道:“您老是不知道这段时间底下有多混乱,因为相互间的权责不明,造成的推诿有多么的严重。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驻防军、华夏陆军层次构架不清。
随着辽东边墙的尽数收复,那些地处腹地的菱堡群应如何定义?华夏陆军应确立怎样的驻防根本?地方驻防军又应明确怎样的权责?”
在短短的时间内,陈奇瑜就罗列了不下十余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辽东境内当下最紧迫,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看着神情激动的陈奇瑜,赵宗武的脸上多了几分笑意,这段时间可忙坏了这位参谋本署的署长。
“玉铉你不必这般激动。”安抚了一下亢奋的陈奇瑜,赵宗武笑着讲道:“你说的这些都是最切合实际的问题,在这里本侯就给你们这些军院高层敲定基本行事准则,你们后续根据这些基本行事准则,明确地方驻防,华夏陆军的根本定义。”
“首先本侯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在现如今的辽东境内,军事最高统帅机构就是军院,军院下辖四本署·三分司,由四本署·三分司具体掌管辽东境内一切军事调度安排,军院的实际领导职务叫军帅,由本侯亲自担任。”
既然是总结讲述这一根本情况,那么赵宗武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这些都论清楚,因为只有把最高机构论清楚了,那么接下来的统属关系也就明确了。
你还别说,赵宗武把最高纲要讲清楚后,陈奇瑜他们就流露出了了然的神情。
“根据辽东现阶段实际调度所需,参谋本署由陈奇瑜出任署长,宣抚本署由范天雄出任署长,统筹本署由丁悝出任署长,战备本署由祖大寿出任署长;
赵率教为陆军分司副长,孙祖寿为驻防军分司副长,李赟为海军分司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