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页

他在安新呆的时间最长,一呆就是四天,唐中凯秦旭林等人是全程作陪,安新几个区他走了一半,而且是连晚上都利用起来,这也让安新干部见识了一番这个新来的副书记的工作风格。

当然作为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他的侧重还是有所不同,党建工作和组织干部培养制度的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公推公选工作的开展,这些都日益成为执政党巩固自己执政地位的重要措施。

而对干部培养中祁玉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要求各地市在干部培养和选拔中要注重公开透明,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对反映出来的干部纪检部门要认真核实,不能走过场,更不能带病提拔,防止出现类似于徐良案件的现象。

祁玉民也是在通过他的一系列考察活动在进一步展示自己的观点,这个策略直观明朗,落落大方,但是却要看一把手怎么来看了。

其他一些常委也出乎意料的活跃起来,兰超华出任组织部部长之后,组织部和其他部门的关系似乎改善了许多,各方接触也多了起来,这是兰超华不失原则的缓和多方关系,金道申担任组织部长期间的确让组织部形象和影响力都受到了相当削弱,兰超华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积极采取措施来修复弥补。

按照陆政东的判断,兰超华可能有意让现在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下地市去担任主官,腾出这个位置出来,从安新出来的组织部副部长杨林生在竞争省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上好生争取一回。

当然这只是陆政东的判断,究竟兰超华心里怎么想,还要看杨林生和兰超华怎么沟通了,处在陆政东这个位置上,他现在也不太好过多的过问关心,那只会适得其反。

唐中凯也来和自己提及了张新河,没想到张新河这家伙居然也很得唐中凯的赏识,这让陆政东也有些意外,照理说张新河性格和唐中凯有些格格不入的,何况张新河还是罗浮黎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唐中凯却很赏识对方那种锲而不舍埋头苦干的作风,甚至公开在自己面前表示某些地市的一把手不如张新河,这也许有一些自己的因素在其中,但是也能够看出唐中凯的观点。

唐中凯建议张新河可以调任两山市市委书记,就算市委书记有难度,出任市长,认为张新河出任两山可以有效的促进两山在利用区域发展做文章这项艰巨任务的推动,估计唐中凯也是应该是在周书明和祁玉民以及兰超华面前也表明了这个观点。

这当然是好事,但是陆政东却知道问题恐怕没有那么简单,省委组织部一直推荐省发改委副主任阳新出任两山市委书记。

张新河表现优异,而且其踏实肯干的作风也很符合目前两山这种急需务实型的干部来推进,在这一点上陆政东也赞同,只是想要一部跨越到两山市委书记这个跨度太大,如果能让张新河出任两山市长,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

周书明也在琢磨着这一轮人事调整的事情,在酝酿阶段需不需要通过一个碰头会来协调一致之前也一直也让周书明颇费思量。

在中央减副之前,几个省委副书记所谓的碰头会已有惯例,但是随着中央减副推进,一般说来一省只设两个副书记,其中一个兼任行政首长,一个则是专职副书记,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省会城市是副省级城市且在本省地位独大或者特别重要而作为市委书记需要兼任省委副书记。

贝湖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研究人事的碰头会一般说来是由省委书记提出,省委副书记以及组织部长参加,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斟酌是否需要纪委书记和省委秘书长参加。

周书明之所以一直迟迟没有决定开这个碰头会就是感觉到自己有些把握不住这一次调整的节奏,虽然兰超华很沉稳老到,但是祁玉民这个才来的副书记显得太过活跃,兰超华已经很委婉的向周书明提出过要慎重考虑祁玉民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或者就需要提前和陆政东进行一些沟通,否则这个碰头会可能意义就不大,甚至有可能还会成为常委会上陷入僵局的开端。

如果扩大碰头会规模将其他常委拉进来,倒是可以找到帮手,但是话语权不够,也有不确定因素,这种扩大的碰头会上弄不好结果会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