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页

周书明先前之所以倾向于要调整杨杨刘广,也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出现不安定的因素,这可以说是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在开玩笑,特别是在自己在贝湖时日不多的情况下,周书明不愿意晚节不保。

但是现在情况有些略略不一样了,从省里调查组反馈的情况看,焦云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很多问题是属于理解和认识范畴干部群众的主流还是对这些改革措施持欢迎和肯定的态度,不是一边倒的反对,而是一边倒的支持。

而在高层本月的集体学习中,也透露出来一些倾向,高层认为改革还是需要继续推进,希望地方上要勇于实践创新,以这样的创新推动发展,从而为一些结构性的发展问题积累经验和摸索道路,这无疑是在暗示什么,那么谁来做这些也许就能获得一个勇于任事敢挑重担的绝佳印象,而支持这样做,同样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而在高层本月的集体学习中,也透露出来一些倾向,高层认为改革还是需要继续推进,希望地方上要勇于实践创新,以这样的创新推动发展,从而为一些结构性的发展问题积累经验和摸索道路,这无疑是在暗示什么,那么谁来做这些也许就能获得一个勇于任事敢挑重担的绝佳印象,而支持这样做,同样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而且焦云的事情高层肯定是关注的,但一直没有任何领导过问此事,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

虽然他同样认为高层并未明确表态,如果不对杨刘广进行调整存在很多的变数,周书明心思也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其他的都不重要,关键是关键在于中央来怎么看待,周书明觉得自己也许需要作出适当改变和调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在观点上的巨大转变。

他依然认为杨刘广不合时宜,依然不太看好杨刘广,杨刘广血液里流淌的就是不安分的血,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家伙,那就注定是一个惹麻烦的角色,有一就有二,后面指不定又会弄出什么大麻烦出来,如果可以的话,他宁肯将其否决在萌芽状态。不过在态度上已经没有那么坚决,怎么来圆满的处理好这件事情,周书明还没有完全想好。

周书明不知道陆政东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在他看来陆政东大概也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特别是在这个时候,真的要是一个应对失误,有点纰漏,指责声就会铺天盖地而来,那会让焦云乃至贝湖陷入更困难的境地,同样那对陆政东的影响实在太大。

周书明不相信陆政东没考虑这样的后果,可陆政东既然考虑到这样的后果还要坚持,那又说明什么?

周书明思来想去,最后觉得这件事最好他不出头,想到这里周书明不由得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来,掂量着利害得失,心里微微一动。也许可以利用一下祁玉民?

祁玉民对杨刘广的态度很强硬,这是一个好事情,周书明心中一个主意渐渐成形,这样的主意也许会帮助祁玉民更成功的融入安原,甚至提升祁玉民的威信,想必祁玉民也甘于这样被“利用”一次,毕竟上一次地市领导班子的调整让祁玉民有些被动。

不管如何,祁玉民必须都要给方方面面一个存在感。

存在,这个词儿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一个省委副书记来说,尤其是一个并不想止步于此的省委副书记来讲,却是异乎寻常的重要,只有向各界证明了你自己的存在,才能被人牢牢记住,也才有人会在下一次事情的时候想起你,如果什么事情都被人选择性的无视,或者对你的存在可有可无,那就真的相当于不存在了,连存在感都很单薄,那想要有所作为也就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了。

陆政东站在窗前,午后的窗外有些闷热,夏蝉肆无忌惮的在窗外鸣叫,陆政东静静的注视着窗外那骄阳下的树木想着焦云的事情,焦云的事情不可能久拖不决,媒体一直在关注着,不少媒体都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来了解贝湖省对此的后续处理意见。无论是哪一方都需要早一点就这个问题拿出结论,以正视听。

所以周书明提出在这一次的常委会上讨论此事倒也不出乎陆政东的意料。

只是陆政东这一次真是心里没底。

杨刘广看似很闲适,并不太在意这件事情,似乎很是淡定,但事实真的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