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页

正在这个时候,一员参将越过众人,疾步上前,略带焦急道:“将军,另外三面城门已然洞开,鞑子正蜂拥逃窜,我们是不是分兵追上去?”

俞大猷想也不想便摇头道:“算了,穷寇莫追,让他们去吧。”

那参将闻言,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失落之色,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拱手退了下去。

俞大猷当然知道手下人的想法,那些个逃跑的鞑子可都是钱啊,只要追上去,不管死活,那都是一百两一个,放着这么多银子不让他们去赚,他们自然会有些失落。

他也没办法啊,是杨聪不让追的。

这次来之前,杨聪就下了道奇怪的命令,鞑子,能不抓则不抓,能放过则放过,说是要消耗鞑子的粮食。

好吧,这些鞑子逃回去之后的确得吃饭,而草原上基本就不出产粮食,这的确也是个不错的克敌制胜之法。

松山堡之战就这么结束了,明军以极小的伤亡拿下了这座鞑子临时堆砌起来的堡垒,从此宁夏卫到甘州镇一线再无险阻,堡垒推进战术得以继续执行。

俺答汗眼看着明军就要跨过大小松山,封住西北边的出口,无奈之下,只得率手下鞑靼部主力仓惶北撤。

他这一走,明军的堡垒修起来就更快了,不到半年时间,宁夏卫和甘州镇之间的堡垒便已修筑完毕,同时,甘州镇这大明最西边的一个边镇也通过铁路与其他边镇连到了一起。

自此,大明九边,除了最东边的辽东镇,其他八个边镇都通上了铁路,不管是粮草辎重的运送还是兵力支援都方便快捷的很。

这段铁路修起来之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甘州镇和宁夏卫一线的边防线缩短了一半还不止。

原本,明军的防线是沿着黄河弯弯曲曲向西北延伸的,这会儿则变成了一条直线,原本陕西三镇的防线足有三四千里,这会儿却只剩下堪堪一千多里,这中间,不知道可以节省多少兵力。

当然,要缩短这条防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宁夏卫通往甘州镇的铁路线北侧得重新修筑一条长城,要不然,仅凭间隔几十里一个的堡垒是不足以保证铁路线安全的,也无法彻底将鞑子挡住。

这段长城,总体来说也就五百多里,再加上有铁路运输材料和粮食补给,修起来倒不是很困难。

杨聪一声令下,十多万边军精锐和屯卫其上阵,不到两个月时间,五百余里的长城便以修筑完毕,并且,明军还在松山堡的遗址上修筑了一座硕大的松山城,城池的面积堪比一般的州城,驻扎十万大军都没有任何问题。

话说杨聪为什么要在西北荒原上修筑这么大一座城池呢?

这里又没有耕地,又没有什么资源,粮食全靠其他地方运送,基本的自给能力都没有,修筑这么一座巨大的城池那简直就是浪费啊!

杨聪之所有修筑这座城池,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座城池跟他接下来的战略有莫大的关系。

那么,他接下来的战略是什么呢?

这天,城墙刚刚修筑完毕的松山城中,大明边军将领云集,太子太师、内阁大学士、惠安侯杨聪召集他们过来,就是为了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这会儿松山城中还没有什么建筑,所以,与会的将领全部都被杨聪召集到了临时帅帐之中,他威严的扫视了一圈两侧的将领,随即便开门见山道:“诸位,宁夏卫到甘州镇的长城已然修筑完毕,我们第一阶段的战斗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就将实施第二阶段的战略。”

众将闻言,无不满脸期待,要知道,这会儿松山城中足足集结了十二万大军,可以说,现阶段能集结起来的边军精锐都已集结于此,很显然,杨大人是要跟鞑子来场大决战,一举将鞑子击败。

这样的战斗,如果能参与其中,功勋,那简直无法估量,很有可能,打这一仗就足以让他们骄傲一辈子了!

杨聪紧接着又朗声道:“这第二阶段的战略很简单,大家都知道鞑子以前是怎么入寇西北边镇的吧,我们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断骚扰他们聚集的草原,让他们不得安宁。”

他这一招,跟俺答汗修筑松山堡阻挡明军脚步简直异曲同工。

俺答汗是看明军堡垒推进战术令其无可奈何,所以也跟着明军学修筑堡垒,用来阻挡明军的步伐。

杨聪是看鞑子的骚扰让大明西北边境不得安宁,朝廷不得不耗费巨资维持西北边军数量,以致大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日渐走向衰落。

这一次,他就是要让俺答汗背上沉重的包袱,让鞑子走向衰落。

俺答汗的战略已然失败了,他的战略能够成功吗?

在场的将领倒是没有露出什么为难的表情,只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那么一点吃惊之色。

很显然,他们并不认为率军去骚扰鞑子会有什么危险,因为这会儿边军精锐的装备都好得吓人,不管是战车还是炮车,那都是鞑子骑兵的克星,鞑子骑兵要是敢跟他们开战,那简直就跟寻死没什么区别,他们怕个屁!

问题,这骚扰战术有用吗?

大明都被鞑子骚扰了一百多年了,不是依然屹立不倒吗?

这个问题,杨聪紧接着就给出了答案。

他不疾不徐的解释道:“我们双方的情况不一样,知道吗?我们大明地大物博,出产粮食的地方数不胜数,鞑子只是入寇西北并不能让大明一蹶不振。鞑子就没我们大明这么深厚的底蕴了,他们,基本靠放牧为生,而这会儿牧草最为丰盛的东套和西套南部都被我们占领了,他们唯有依靠北边有限的几片小草原艰难求存。你们想想,如果我们时不时阻止大军去骚扰一下,他们能扛得住吗?”

第一三四章 狠毒

俺答汗可不知道杨聪也准备给他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这会儿烦着呢。

草原上的部落,繁衍生息靠的就是牧草。

整个西北,牧草最为丰盛的就是东套,可惜,东套已经被明军给占领了。

还有西套的南部,牧草也勉强能让他们维持现状,可惜,西套南部也被明军给占领了。

这会儿他唯有将鞑靼部本部人马打散,分别聚居在西套中部的几片小草原上,这些地方的牧草也没多少,他们甚至勉强维持现状都难,用不了多久,牛羊便会成群的饿死,他们又如何繁衍生息下去呢?

这个时候,他已然体会到了生存的艰难,这种生存的艰难鞑靼部已然有上百年没有体会过了,以致于他都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怎么办呢?

难道,组织大军,奋力一搏,去跟明军拼命,夺回西套南部甚至是东套?

这会儿他还真没这个勇气,因为明军的装备着实太恐怖了。

此时的明军完全不同以往,可以说,用脱胎换骨来形容都不为过。

明军的战车,还有火枪和火炮,简直就是骑兵的克星,以致于他都没了跟明军拼命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