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

这一串联,麻烦大了。

江南私铸成风,因为汴京过来的钱,已经不够用了。

所以他们铸钱的技术已经相当的完备。

这一串联,商贾之家联合地主,终于踏出了自己最后一步,招募私兵。

汪伯彦带着兵卒和古画四处兜售,还真售出了一两件,正当他洋洋自得,来到了崔家的时候,被射在轿子上的一只箭镞惊呆了。

大宋禁弓弩,这箭矢从何而来?

“不得再往前踏出一步,否则刀剑无眼!”崔家的家兵,手持一把手弩,遥遥指着汪伯彦的轿子和军阵。

汪伯彦看着对面的家兵,扭头看了看自己这边禁军的歪瓜裂枣。

他立刻调转轿子,用最快的速度跑向了临安城行宫。

“官家!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造反了!他们反了!”汪伯彦哭天抹泪的从外面跑进了皇宫之内。

赵佶烦躁不堪,这个汪伯彦最喜欢大惊小怪,胆小怕死不说,还喜欢无事生非。

“怎么回事?”赵佶不耐烦的问道。

“臣找了临安城皇城司的察子,问明白了,商贾、乡绅、地主联合起来!造反了!官家我们走吧!”汪伯彦惊惧万分的指着行宫外面,非常惊恐地喊道。

赵佶沉默,他的思绪回到了宣和二年,江南地龙翻身的时候,方腊率领百万民夫,那种恐怖,突然就出现在了赵佶面前!

“童贯!童郡王,率领禁军平叛!快!”赵佶大声的呼喊着,童贯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说道:“禁军跑的不足十万,平叛,恐怕会平出个方腊出来!官家。不能平叛,以安抚为主,以汪伯彦为宣抚,对各家进行宣抚,重申不得私自锻造弓弩,甲胄。”

“童郡王,你直呼我的姓名!是要侮辱我吗?”汪伯彦非常愤怒的对着童贯喊道。

而后汪伯彦又对赵佶摇尾乞怜地说道:“臣不去,臣不能去啊!臣去了,他们会杀了臣的!”

童贯厉声说道:“你强买强卖古画!导致江南联结!现在你不去,谁去?”

汪伯彦还在大声的喊着,赵佶却颓然的坐在了龙椅上,愣愣的出神。

李师师用竹签插了一颗荔枝,放到了赵佶的嘴里说道:“官家呀,你们都在讨论什么?臣妾一句也听不懂。倒是这荔枝,都是冷藏在冰窖里,去年的荔枝了。都冻坏了,已经不好吃了。”

“臣妾听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知道官家能不能从广州那边,找点荔枝,臣妾馋了。”李师师嫣然笑道。

赵佶连连摇手,坐直了身子,说道:“回京!立刻准备启程的事!朕还不信了!我那个争气的儿子!还敢真的把我软禁不成?!”

“那谁!汪伯彦,你做天使,宣抚各门。童郡王,寻找三五个壮汉陪着汪伯彦一起去,保证汪仆射的安全,一定要让汪仆射尽心安抚才是。”赵佶脸上带着一丝狠辣。

他猛地拍了拍桌子,对着童贯说道:“即可回京!今晚就走。”

赵佶的腿在打摆子,实在是,宣和二年那次地龙翻身后,方腊的事,让他心有余悸。

“立刻!”

“臣等遵旨!”

第二百五十九章 平州来了一道奇怪的圣旨

临安城的一家小客栈里,临安皇城司监事,走进了一个小小的房间里。

“九公子。太上皇要走了。”监事俯首说道。

而这位九公子站起身来,看着窗户外面的西湖美景,说道:“哦?真的要走了吗?我还以为他还要待上一个月呢。”

皇城司监事摇头说道:“按照我们的计划,江南的各大商贾、乡绅、和地主们终于走到了一起。离大业没有多远了。”

“此时说这个为时尚早。我们还需小心谋划,前往平州的人安排的如何了?”九公子冷冰冰的问道。

皇城司监事俯首说道:“完颜宗望已经将宇文虚中给放了。并且伪造了金国国书,据悉已经快马加鞭送往了汴京城。咱们的人,应该到了平州地界了。”

“那就行了。”九公子再次坐在了凳子上,看着窗外的美景悠然地说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生这个小书生,写的这首诗很不错。”

“九公子称赞的是,不过这林生刚刚做了童生,年龄尚小,要不然绝对可堪大任。”皇城司怅然地说道。

九公子的大业,缺一个人,缺一个像李纲一样的宰执。

九公子在平州的布局,随着崔家的船从沧州登陆,正式展开。

崔家的一批船员乘船而来之后,消失不见了。

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赵佶来到江南以后,他和之前的那些人,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他们昏昏欲睡,看不到危机。

事实上,赵佶、蔡京等人不也是被大宋之盛,给吹得头晕目眩?

他们觉得稍微造作点,贪点财,也无所谓。

此时,却像是丧家之犬一样,从临安城里疯狂的逃窜而出,好不狼狈。

岳飞、韩世忠、李彦仙三个人聚在一起,三个人面色发苦,左看看,右看看,俱沉默不语。

“岳校尉,你是天子近臣,你来说说,官家这道旨意是何等意思?”韩世忠第一个受不了,拍桌而起,大声的问道!